大学生学习经历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双一流”政策进一步突出了一流学科建设的紧迫性与战略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无形地加剧了高校内部的学科地位差异结构,造成优势学科越来越强,而弱势学科越来越弱的发展格局。然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大学人才培养改革,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首先因学生而存在,让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经历是高等教育供给质量的核心和重点。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自己在校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和自我感知,最能反映大学的“内部质量”。因此,在学科建设非正常平均主义的状况下,基于学科地位差异化视角,本研究试图探讨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这两类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经历是否存在差异、存在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差异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S大学为案例样本,根据该高校学科发展状况与该校“双一流”建设相关政策文本,选定A和B两个学科为优势学科,C和D两个学科为非优势学科,以此四个学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四个学科大二至大四336名在读大学生发放纸质版问卷《大学生学习经历调查问卷》,考察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差异程度。其次,基于问卷数据分析的结果,以目的抽样选取了 18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以进一步剖析优势学科大学生与非优势学科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基本特征及实然状况,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参照,考察学科地位差异这一结构性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检验与效应量检验发现,与优势学科的大学生群体相比,非优势学科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环境、学习参与、学习成果三个学习经历维度上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首先,在学习环境维度,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两类大学生群体在学科专业与学习氛围、课堂环境、学习支持等三个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在学习参与维度,非优势学科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习惯、师生互动、同伴交流以及课外投入等三个指标上的平均得分均低于优势学科大学生群体,且在最为重要的师生互动指标上的差异最大。最后,在学习成果维度,非优势学科大学生群体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满意度与归属感等指标上的得分均低于优势学科的大学生群体。整体上来说,优势学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优于非优势学科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两类大学生群体的学术经历、课程体验、师生互动和整体教育经历总体表现出与学科地位发展趋势一致“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结构性特征。这种差异及“结构再制”的特征是学科地位差异化结构在行动者身上的反映,是“结构”与“行动”互动的结果,学科地位结构中的资源和规则在其中起到中介与型构的作用。首先,学科之间的地位差异所“转换”的配置性资源(学科教育资源、文化氛围)直接作用于大学生,对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大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以及学习参与意识产生作用。其次,学科的权威性资源(期望觉知、专业认同感)通常被大学生内化于其认知与情感结构之中,并通过多种方式改变学生的自主性与努力程度,进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最后,表意性规则在学科地位结构与学习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大学生通过对从“他人”处获取的表意性规则进行加工和解读,并藉由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对规则加以利用,使得规则成为学习行动的条件与前提。然而,学科地位差异化结构并不机械地约束着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能动的行动者,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大学生在这过程中表现出了策略性的行动者逻辑。优势学科学生能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路径。非优势学科学生应对结构性限制也表现出自我放弃、逃避、寻求补偿三种行动策略。针对上述研究结论,从学校、院系、教师、学生四个角度提出以下优化非优势学科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建议:充分践行教育公平理念,为非优势学科学生提供更多的行动条件和适当的补偿发展途径以促进学习;打破学科的院系条块分割,促使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觉意识,实现以人带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提高对学习投入程度,以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其他文献
可靠性设计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保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印刷电路板PCB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建立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
精细评价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精细分类和纵向细分层2个方面。通过沉积及砂体特征的精细研究,利用恒速压汞、高压压汞以及纳米微观分析等手段综合研究,认为扶余油层致密储层可以划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记载鲁隐公至鲁哀公255年之春秋史事,内容详实丰富,故学者以此为解读《春秋》的重要参考。其中所载义例评价之类,多被认为是阐发《春秋》微言奥义的内容,然其矛盾多出且难以周延,这主要在于部分解释传文的义例被误认为是解经语。故此篇研究以分析《左传》义例评价为前提,归纳分析其中解传的内容及方式,以期了解其在《左传》文本中的价值。除绪论外,本文之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
针对油气地质学中排烃源岩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据生排烃原理,利用常规烃源岩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分析测试参数,建立了判别排烃源岩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生烃量参数[IHC=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