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微观上的具体分析是本文写作过程的指导原则。本人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来体味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小说所产生的具体而深远的影响的。博尔赫斯,有着“作家的作家”的美誉,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迷宫叙事、鲜明的拉美特色,以及对他的小说形式进行模仿极高的可操作性,成为众多作家学习、借鉴的“楷模”,这也正是本文立论的基础之一。自1979年其作品被翻译引进到中国到1983年之前,这段时间他在中国文学界是鲜为人知的。直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王央乐译介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博尔赫斯才算拥有了一批“前锋”式的中国读者。在首批中国读者中,先锋作家们以他们敏锐的艺术感觉觉察到了博氏小说中所蕴含的全新的美学观念和写作技巧,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他的“指导”。本文旨在勾勒先锋小说家接受博尔赫斯“指导”和影响的具体表现,在具体的文本细读中进行阐释。在对文本的细读过程中,本文是在叙述学、文体学、文化学的理论指导下,以期达到还原历史真相、评价借鉴得失的最终目的。在论述过程中,将博尔赫斯的作品与中国的先锋小说作品结合起来进行比较性研究。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从博尔赫斯小说观念的角度,即小说即游戏、小说是梦的指引、主人公内涵的变迁、隐喻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具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先锋小说家在对博尔赫斯领悟理解后形成的不同于传统的小说观念进行了总结,由此得出在小说观念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和延续之处。第二章,首先从博尔赫斯对文体形式的“跨越”的角度,即跨文体写作、“文本中套文本”这两个方面具体展开,其次在对先锋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后,总结出其文体形式是在博尔赫斯基础上的超越,从而带有更强烈的“革命性”。第三章,首先从博氏小说在叙述上的变革这一角度具体论述,即“元小说”、叙述主体的分裂、叙事结构的创新、叙事时间的多样化等四个方面。其次,结合先锋小说家以上所述四个方面有所呈现的具体作品,以此理清先锋小说在叙述上接受博氏影响并有所前行的关系。第四章,首先从表现手法上对博氏作品进行解读,在这里将引入“互文”概念,并具体分析博尔赫斯小说中比较有特色的互文手法,即戏拟、拼贴等。其次,在对先锋小说家作品的具体表现手法解读过程中,分析它们在这一方面对博尔赫斯的继承和发展。结语,廓清两者源流关系之后,本文作者试图对先锋小说的“拿来主义”式的借鉴作出主体性上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