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审批问题是当代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我国行政审批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经验层面,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加强对行政审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推动依法行政进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政治学、行政学等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方法论等手段,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发展和当前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认真、客观的研究,指出了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提出了当前一段时间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行政审批的含义、特征及作用。分析了行政审批的基本属性,提出了行政审批的基本含义和法律层面上的行政审批,即行政许可的概念,明确了行政审批的主要特征:一是审批主体的专属性;二是审批行为的被动性;三是审批内容的限定性;四是批准事项的解禁性。在此基础上,从行政审批的产生逻辑和价值取向的角度,总结了行政审批四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即合理配置资源;维护公共利益;维持公共秩序;控制经济风险。第二部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演进过程。依据不同经济体制<WP=36>条件下行政审批的不同作用和影响程度,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阶段。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这段时间,审批作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得以广泛存在,但审批涉及的领域少,受法律的制约性小。第二阶段,发展扩大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大约20年的时间里,行政审批成为相对独立和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彰显阶段。2003年8月出台的《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法制的最新进步,体现了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第三部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源于行政审批制度自身的种种弊端,表现在:审批权限不明确,审批范围广;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杂,时限过长;审批透明度低,程序不规范,自由裁量权大;审批权力与责任不对等,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普遍,等等。上述问题限制了自由竞争和创造性经济的发展,导致低效率和滋生腐败,造成行政许可的自我增殖和“官本位”思想的强化,架空了法制经济的根基。另一方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政府面临着新的挑战,给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必然的要求,适应WTO规则,推动行政管理和审批制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四部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因素分析。要在客观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复杂性、长期性的基础上,研究行政审批制<WP=37>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从行政审批的内在属性上下功夫,挖根溯源,找准症结。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和加强制度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稳步向前推进。转变政府职能,要还权于市场、企业、社会,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大保障”的格局;推进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完备的行政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是要还权于法,确保司法公正;完善配套制度,要从法律、行政主体、行政审批自身三个层面加强制度建设,避免由于“制度漏洞”和“管理真空”造成的改革不彻底。第五部分,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当前一段时间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围绕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合法、必要的原则,设定行政审批权限;二是建立简便、快捷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明确行政审批责任,强化审批的后续监管;四是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五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