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nsoff(1957)首次提出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以来,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多元化进行分析与讨论。多元化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而且可以减少利润的波动,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公司纷纷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国际上出现了一批多元化经营的超大型集团公司。
关于多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原因与动机;二是考察多元化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对后果加以解释。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可能是经理人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牟取私人利益,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这些经济后果可以通过会计信息传达到证券市场上,使公司的证券价格产生波动。
我们可以通过传达到证券市场上的会计信息来检验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主要使用了一下两个概念:价值相关性(value relevance)和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指某一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证券市场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向市场传递了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会计稳健性是指公司在将“好消息”确认为收益要比“坏消息”确认为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即会计人员对于损失(坏消息)要及时确认,而对收益(好消息)要有充分的证据才予以确认。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到2008年间的年报数据以及公司披露的行业分部信息,通过构造有效的衡量指标,使用价格模型(price model)和收益模型(return model)以及BASU模型对上市公司业务多元化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稳健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低于专业化经营的公司;与专业化经营公司相比,多元化公司的会计盈余稳健性水平较高;最后我们考查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现公司多元化的价值相关性和稳健性均有所提高。
从客观方面来讲,专业化的公司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本行业的会计政策,会计选择的空间较小,所以专业化公司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较高,而谨慎性则较差。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无法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适合所有从事经营的行业,同时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制约更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所以多元化公司的会计信息比较谨慎,但相关性较差。从主观方面来讲,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经理人或者企业内部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最适合于自身的会计政策,这同样削弱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为了减少这种代理问题的发生,公司股东和外部人会有采取稳健会计处理方法的动机,这样使得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增强。
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观念,新会计准则较先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部分地限制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能够更客观和及时地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总体上来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整体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会计稳健性。
在此之前,许多学者试图将价值相关性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某一个特定的会计科目或者样本公司,从而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本文也是在借鉴了前人的方法,将价值相关性和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了多元化企业,进而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两个看似独立的研究领域联系起来,考察了多元化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联系,并且借助了中国会计准则变更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和多元化的研究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国还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处于转型经济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很强,部分企业多元化经营仅仅是个形式,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样造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效率很低。企业对多元化信息的披露十分不重视,在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规范,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去识别和发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