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民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农民素质问题则是这个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产业之一,农村是农民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根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显然与农民息息相关,与农民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不提高,实现农村真正富裕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很难如期实现。同样,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难以进行新农村建设,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农民是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因素,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职业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农民科学技术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技术应用的推广和水平,唯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才能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也才能根据市场变化适时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农民的素质还相对较低。这势必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提高农民素质的地位、作用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农民素质低的原因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路和对策。期望形成更加符合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