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已被迅速地运用于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由于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并为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由此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视角和新途径,慕课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开始探索、开发并使用慕课教学。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多学科整合研究法,结合案例研究,从慕课教学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况、理论基础入手,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慕课教学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试图系统探索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慕课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本研究的创新点:对慕课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慕课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提出具体策略,并对慕课教学的学习、交流、讨论、实践等环节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概况。该部分主要介绍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情况,并对慕课内涵中的部分关键内涵进行理论探索。第三部分,研究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是研究慕课教学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慕课教学、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该部分从教学时空,教师的授课方式、职业角色、职业能力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教学反馈途径对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第五部分,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SW0T分析。本部分深入分析慕课教学的优势(S)、劣势(W)、机遇(0)和挑战(T)。优势主要体现在增强教育渗透性、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劣势则体现在教师人格魅力无法彰显、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大学生容易出现“高科技低情感”问题;慕课所带来的机遇是能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网络化、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自主性、趣味性课堂;其带来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慕课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评价这几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第六部分,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策略分析。对慕课教学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包括对慕课教学过程的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提出系统性、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对如何构建慕课教学逻辑、如何操作线上学习和线下交流、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如何将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和课后实践相结合等关键问题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针对特色农产品包装展开分析,思考了特色农产品包装的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明确了特色农产品包装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可供今后参考。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具备感测、数据处理、存储和通信等功能的微型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形成的网络。近年来,无论是在学术界、工业界或政府机构,无线传感器网络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自诞生之日起,中国福利彩票就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和社会重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福利彩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重要载体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从管理到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理念的升华。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内涵区别明显社会治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革。网络技术造就了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它
UGC依托于web2.0网络模式而生,分析美国UGC的发展可窥见全球的现状。YouTube和Facebook等UGC模式网站的运营发展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生态链是我们关注的方向,互联网最大的特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媒体。大多高校的校园网整合了先进的、科研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化平台等相关业务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原则在美国宪法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并被创造性地发展,从而成就了美国政府成为被公认的最民主与自由的法治政府。本文重在论述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理论的发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下 ,一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以及正在崛起的知识社会的社会转型 ,急剧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价值和伦理规范。分处于不同历史层面的道德
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的有效润滑剂,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呈现不同的委婉语。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语言的民族交往越来越多,因此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