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一型子宫内膜癌是激素依赖型肿瘤,与代谢关系密切,二型子宫内膜癌发病与雌激素无关,预后差。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寻找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标,用于筛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年轻女性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这部分患者多为早期、高分化内膜样癌,多数患者伴有肥胖,预后良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方法可给她们提供生育的机会。脂肪组织在内膜癌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脂变化对于内膜癌保守治疗效果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研究目的1、运用基于UPLC-LTQ orbitrap的代谢组学技术获得子宫内膜癌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不同类型内膜癌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寻找潜在的差异代谢通路,为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寻找潜在的分子标记物。2、研究体脂变化对EC/AH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1、共选取46名患者。其中22名中、高分化的IA期(FIGO 2010)内膜样癌患者为低危组,4名Ⅱ型内膜癌患者、9名高危Ⅰ型内膜癌患者为高危组,11名良性妇科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留取三组患者血浆及尿液标本,筛选差异代谢物,寻找相关差异代谢通路。2、选取了24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C/AH患者,治疗前BMI>25kg/m2,均为初治患者。在治疗前和每次宫腔镜复查前使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获得体脂数据。比较治疗3个月完全缓解和未完全缓解的患者的BMI、体脂、体脂率改变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1、尿液样本中,低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分别鉴定出64、80、77种差异代谢物;血浆样本中,低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分别鉴定出28、27、24种差异代谢物。涉及的重要代谢通路包括泛酸盐和辅酶A合成、嘌呤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嘧啶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留体激素代谢等。2、治疗3个月缓解的患者,其减脂效果较未缓解的患者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分析三组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差异,发现泛酸盐和辅酶A合成、嘌呤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嘧啶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留体激素代谢等代谢通路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2、减脂可能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有正面影响。体脂对EC/AH保守治疗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