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与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关系总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相应调整与变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国有企业未向国家上缴过任何收益。2005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篇意义重大的研究报告——《国企分红:分不分?分多少?》,激起了各界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热烈讨论和持续研究。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机制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方面看,收益分配有利于改善公共财政资源的整体配置,有利于缓解长期储蓄、消费失衡所导致的结构性问题,有利于真正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微观方面看,收益分配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有助于降低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减少代理成本。此外,国有资本收益分配还能够推动民生不断改善,增强社会稳定。鉴于此,200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2月财政部又颁发了《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使得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在机制建设和具体实践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各界普遍认为,现阶段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比例不合理、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本文基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征,结合国有所有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收益分配的代理理论,围绕“文献综述和基础理论一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实效检验——他国经验——机制构建”分析路径逐层推进,重点探讨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机制及构架的有关思路。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评析,试图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其次,整理了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基础理论。然后,分别回顾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改革历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沿革,梳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家与企业之间利润分配的历史规律,并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了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新政对国有企业投资绩效和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总体上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并且对企业业绩有相当正面的推动作用。然后,分析比较了其他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便给我国提供最直接的借鉴与参考。最后,基于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视角,构建了完善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机制框架,具体包括:收益分配比例决定机制和收益分配配套机制的构建。其中,分配比例决定机制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类型差异和不同类型企业利润性质、利润构成的差异,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和改革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分配模式,使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尽快实现与公共预算的对接。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中各个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效果的内生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