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针刺对小鼠背部色素沉着皮肤进行预防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测各组肝和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Puerxoidedismutasein, SOD)、丙二醛(melon-dialdehvde, MDA)及皮肤病理学形态,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黄褐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针刺治疗组、针刺预防组、Vc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小鼠均根据文献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复制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和预防组于造模后加捆绑后次日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组织和脑的SOD活力和MDA含量,并观察皮肤病理学形态。针刺治疗组和Vc对照组于造模加治疗后次日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组织和脑的SOD活力和MDA含量,并观察皮肤病理学形态。结果:1)正常小鼠与黄褐斑模型小鼠在肝和脑组织的SOD、MDA和皮肤病理学形态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2)从HE染色的病理片子来看,正常组上皮较薄,无增生,由排列整齐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组成。模型组小鼠表皮的上皮层细胞增生明显,表皮细胞数增多,炎性细胞多见,毛囊和皮脂腺增生明显。针刺治疗组小鼠上皮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排列紊乱减轻,但表皮较正常组略厚,毛囊、皮脂腺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几乎无增生,炎性细胞几乎未见。3)从黑素细胞的深浅度来看(主要由灰度值和光密度体现),针刺预防组、针刺治疗组及Vc治疗组三组小鼠皮肤黑色素阳性目标的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组,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黑素的个数来看,三个防治组皮肤的黑素个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而针刺治疗组与预防组的个数有少于Vc组。5)对于担任防治作用的三组,即针刺预防组、针刺治疗组及Vc治疗组,它们肝和脑组织的SOD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所升高,肝、脑的MDA水平则均较模型组有所降低,皆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这三组肝和脑组织的SOD水平均较正常组低,肝、脑的MDA水平则均较正常组高,除正常组小鼠与针刺治疗组小鼠之间脑的SOD活力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针刺预防和Vc治疗对色素沉着小鼠均具有良性调整作用。针刺治疗组与针刺预防组比较Vc治疗组而言,改善更为明显。而在针刺治疗组和针刺预防组中,疗效又以针刺治疗组为优。三组对色素沉着小鼠的调整作用表现为:1)改善模型小鼠皮肤的炎性细胞,减轻上皮细胞和毛囊、皮脂腺的增生;2)减轻色素深度和黑素个数;3)提高肝和脑组织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