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青海热贡唐卡艺术为例,去谈论热贡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以及对于热贡艺术现状的描述——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浓厚的宗教价值基础,及优良的师徒传承习俗,所形成的寺院及家庭工作坊的特殊形式,进行描述及讨论,并分析此特殊的文化对于当地所造成的冲击及种种影响。 除了对于唐卡的艺术形式,来源,制作过程进行梳理之外,还去谈唐卡的周边社会文化情境——讨论在中国境内的民族格局及现代化下冲击下,作为一个族群表征的物质艺术形式,如何面对「族群艺术」的商品化与观光的过程?又,唐卡作为藏传佛教,藏属文化圈的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与文化遗产,唐卡此物会有怎么样的实践逻辑与行动?而作为唐卡周边的画师,信仰圈的人,相同族群文化的人,又将如何利用唐卡作为一种表征形式,去强化之间的关系和认同?人与物的辩证关系,人利用物与文化结构的辩证关系。 论文中牵涉到藏的社会文化结构,族群文化展演,表征分析,被发明的传统和创造,物质文化,市场全球化所造成的文化变迁与适应,文化经济等相关议题,都是笔者试图在此篇文章中,所希望关怀和处理的。 笔者愿意试图去探讨唐卡艺术,与唐卡艺术周边的社会文化与人群的关联和互动,以其对应其它民族,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彝族的漆器等——在中国现代民族格局的脉络中,自身在如何面对他者的情况下,利用文化传统中的物质艺术作为一种表征文化(represtation),以凝聚,彰显或变动此族群的多元文化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