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一种特殊亚型,因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性,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无效,预后较差,成为乳腺癌的治疗难点。较高的生物侵袭性,复发转移早,是三阴性乳腺癌难治的关键。寻找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点,对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尤为重要。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高度有序的连续过程,多种肿瘤侵袭相关蛋白参与了该过程。研究表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在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疾病进展与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N-cadherin、CD44v6、MUC1、MMP2及VEGF与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和预后相关,但其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并不完善。目的:本文旨在检测肿瘤侵袭相关蛋白(N-cadherin、CD44v6、MUC1、MMP2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优势表达蛋白,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为临床评估三阴性乳腺浸润和转移情况、探索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购买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组织芯片,所有标本均具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及ER、PR、HER-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共乳腺癌组织272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0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16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三阴性乳腺癌与16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上述肿瘤侵袭相关蛋白(N-cadherin、CD44v6、 MUC1、MMP2及VEGF)的表达水平,并收集统计其临床及病理参数,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N-cadherin、CD44v6、MUC1、MMP2在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VEGF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三阴性乳腺癌(P<0.05)。(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N-cadherin、CD44v6、MUC1、MMP2及VEGF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除CD44v6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组(P<0.05)外,N-cadherin、CD44v6、MUC1、MMP2及VEGF表达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均未见明显相关性。(3)在104例三阴性乳腺癌中,N-cadherin与MMP2, CD44v6与MUC1, CD44v6与MMP2, MUC1与VEGF, MUC1与MMP2之间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这些肿瘤侵袭相关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着密切关系,起协同作用。结论:本实验中N-cadherin、CD44v6、MUC1、MMP2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未存在优势表达,且与预后参数如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TNB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高侵袭性可能存在其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