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世纪是名符其实的“蒙古世纪”,蒙古铁骑的赫赫武功与蒙古汗国的辽阔版图,可以说与“斡腹”密切相关,西夏、金、吐蕃、大理、罗氏鬼国、安南、自杞、罗殿等地均因这一战略战术而或亡或降于蒙古汗国。“斡腹”系南宋时人据扼吭拊背之类词语新造之词,是对成吉思汗时期蒙军欲假道大理进攻南宋后方这一战略的特殊称谓,南宋时人至迟在1227年已风闻此战略,即“斡腹之谋”。虽然南宋时人最初仅将“斡腹”视为一种战略,但“斡腹”战略实际上由“斡腹”战术发展而成,“斡腹”战术则由草原围猎习俗演变而来。在南宋时人风闻“斡腹之谋”或“斡腹”战略之前,蒙军在对西夏、金朝、西域诸国的征战中实际上已多次使用“斡腹”战术。而“斡腹”本身作为一种战略,实际上最初是成吉思汗时期蒙军攻金战略,即假道西夏东境攻金,而并非假道大理攻宋。随着蒙金战局的变化,蒙军假道灭金的“斡腹”战略,所斡之地或假道对象有一个从西夏东境、西夏西境到南宋,而由近及远、自夏至宋的转移过程。 蒙军在假道西夏、南宋灭金的战略基础上,始形成了假道大理进攻南宋后方的“斡腹之谋”,即假道灭宋的“斡腹”战略。蒙哥汗的灭宋战略与窝阔台汗的灭金战略可谓一脉相承,如出一辙。至迟在1241年,蒙军假道大理攻宋的“斡腹之谋”又进一步发展为假道安南攻宋,即南宋时人所谓的“斡腹之谋在安南”,此后蒙军假道灭宋的“斡腹”战略基本确定下来。“斡腹之谋”不愧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欲征服南方汉族王朝所制定的最伟大战略计划,且隐约反映了此战略献策之人和蒙古汗国统治者欲相继平定大理、安南、南宋进而统一昔日盛唐故土以结束天下四分五裂局面的政治愿望和雄心壮志。总之,“斡腹”是蒙古汗国前四汗时期征服西夏、金朝、南宋的总体战略,此战略有一个假道西夏灭金、假道西夏和南宋灭金、假道大理灭宋、假道大理和安南灭宋的发展过程。前四汗时期,蒙军逐步将此战略付诸实施,随着蒙军所斡之地由近及远,蒙军汗国的版图亦不断扩大。 “斡腹之谋”虽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因其时宋蒙尚未正式开战,且蒙军长期忙于进攻金朝,因而此后多年南宋再无“斡腹之传”。1234年宋蒙正式开战后,端平年间南宋时人复有“斡腹之报”。嘉熙年间,蒙军进攻吐蕃开始着手实施“斡腹之谋”,南宋亦不断收到蒙军欲假道大理以“斡腹入寇”的“斡腹之报”。随着“斡腹之传”的时急时缓,南宋君臣上下对与大理相邻的四川、广西地区的“斡腹之忧”亦时深时浅。南宋时人在1245年获知蒙军1244年攻入大理境内一事而确认“斡腹之传”不虚后,始将“斡腹”视为一种战术。此后宋元时人在追述或叙述蒙军自间道转至敌军防线背后腹部地区展开进攻的战例时,开始经常借用“斡腹”一词。 宋廷1245年确认蒙军1244年首次用兵大理后,在当年便调兵三千增戍桂林,次年又遣使出使大理,并开始不断加强广西、四川防务。蒙军于1247年、1248年两次远征青羌,以图再次攻入大理境内,但均遭失败。1253年,忽必烈始率军一举平定大理。蒙军平大理之前,宋蒙战场主要分布在南宋西、北、东“三边”。蒙军平大理后,南宋正式新增一“南边”,即四川南部、广西地区,而以广西地区为主。蒙军平大理后不久,开始以大理为跳板进攻四川南部、罗氏鬼国、安南、特磨道、自杞、罗殿、广西等地,宋蒙两军在南宋“南边”展开新一轮的激烈交锋。1259年,蒙哥汗决定彻底实施酝酿已久的“斡腹之谋”,遂命兀良合台率军自大理经广西北上进攻南宋,但蒙军此次假道灭宋之役因忽必烈撤兵北归自立为汗而以彻底失败告终。忽必烈即汗位后,放弃了前四汗时期的“斡腹”战略,改用“捣背”战略,试图自襄樊正面突破南宋北部防线,从而导致“斡腹之谋”终结、蒙古汗国征服南宋的时间大大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