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A4基因相关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临床和基因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ABCA4基因相关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并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检测致病突变,总结基因型特点,探讨表型与基因型的联系。方法:收集2010年—2016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并诊断为视网膜变性的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研究。①临床研究方法:询问患者病史及家族史,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前节、散瞳眼底、眼底照相、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并记录结果。②遗传学研究方法:抽取患者及家庭成员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其致病突变,筛选所有携带ABCA4致病突变的患者并总结其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共纳入来自57个家系的64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岁~67岁,中位年龄21岁。1.临床结果:该6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STGD为49例,CRD6例,RP9例。STGD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斑萎缩,部分患者存在眼底黄色斑点或周边部色素沉着;自发荧光表现多样。全视野ERG检查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功能下降,且视锥细胞功能下降较视杆细胞严重。CRD患者表现为轻度的眼底改变合并显著的以视锥功能下降为主的ERG改变。RP患者表现为视网膜广泛萎缩及骨细胞样色素沉着,伴ERG平波或表现为以视杆功能下降为主的ERG改变。本组患者中尚存在4例晚发型STGD病例,5个家系存在连续两代患者或隔代患者。2.分子遗传学结果:57个先证者均携带ABCA4致病突变,c.2424C>G:p.Y808X突变出现频率相对高。本研究发现的80个不同ABCA4基因致病突变中,错义突变46个(57.5%),无义突变12个(15%),小片段缺失或插入突变15个(18.8%),剪接位点突变7个(8.8%)。28个(35%)为首次报道。结论:ABCA4基因突变能够引起STGD、CRD、RP三种表型,且同一表型的不同患者在发病年龄、严重程度、进展速度等方面也存在比较明显的表型差异性。STGD和CRD临床表现存在交叉,不典型病例及晚期病例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我国ABCA4基因突变谱与其他族群存在较大差别。尚需继续探索ABCA4相关视网膜变性疾病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在遗传病基因检测领域二代测序是一种准确、高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应用1998~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效率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政府R&D资助等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本文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首先结合DEA方法进行预警指标分析,再代入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最
以教师去西北地区的旅游经历为载体,选取贺兰山岩层、贺兰山岩石、贺兰山岩画、西北蘑菇石、腾格里沙漠五种地表形态为实例,深入细致地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茶叶的主要成分为嘌呤类生物碱和茶多酚,以它们的理化性质为基础,提出了影响提取率的几个因素,并进行均方分析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正>大面积烧伤(>50%)患者由于脱水、感染等原因一般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高热(≥39.5℃)是否对大面积烧伤预后产生影响,尚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是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青少年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的阶段,容易出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情况。以往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研究集中于普通高中,对中职生的研究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该文从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入手,对其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系统提出了整体的功能设计,有助于政府向一
<正>甘露消毒丹又称为普济解毒丹,为清代医家叶天士所创,属中医温病名方。此方最早见于《续名医类案》,于清代被王孟英收录《温热经纬》中,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1]。《续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