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效应与剂量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组)和安慰剂组(C组),每组20例,三组均采用快速诱导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前10min,D1、D2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0.6μg/㎏,用微量泵缓慢泵注10min,然后两组分别以0.3μg/㎏/h、0.6μg/kg/h的维持剂量持续泵注一小时。麻醉诱导时三组均采用依次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利多卡因1.0mg/kg、舒芬太尼0.4μ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丙泊酚3.5μg/ml效应室靶控输注。术中根据监测情况必要时追加舒芬太尼0.2μ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丙泊酚维持2.5~3.5μg/ml效应室靶控输注,缝皮前停药。每组病人常规监测SBP、DBP、MAP、HR、SP02、PetC02,分别记录三组病人T0(入室后,右美托咪定给予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5min),T4(手术开始后30min),T5(拔管后5min)的MAP、HR、SP02数值以及术毕苏醒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者在T0(入室后,未给予右美托咪定前)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插管前即刻)、T4(手术开始后30min)三组的MAP、H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5min)和T5(拔管后5min)时三组的MAP、HR比较,变化C组>D1>D2组,D2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2、T3、T5的MAP、HR变化明显大于T0、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T2、T5时刻的MAP变化明显大于T0、T1、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各时间点MAP、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三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胸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较好的抑制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且不增加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病人的舒适性,另外临床应用中0.6μg/kg的剂量效果优于0.3μg/kg。
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1,D2组)和安慰剂组(C组),每组20例,三组均采用快速诱导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前10min,D1、D2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0.6μg/㎏,用微量泵缓慢泵注10min,然后两组分别以0.3μg/㎏/h、0.6μg/kg/h的维持剂量持续泵注一小时。麻醉诱导时三组均采用依次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利多卡因1.0mg/kg、舒芬太尼0.4μ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丙泊酚3.5μg/ml效应室靶控输注。术中根据监测情况必要时追加舒芬太尼0.2μ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丙泊酚维持2.5~3.5μg/ml效应室靶控输注,缝皮前停药。每组病人常规监测SBP、DBP、MAP、HR、SP02、PetC02,分别记录三组病人T0(入室后,右美托咪定给予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5min),T4(手术开始后30min),T5(拔管后5min)的MAP、HR、SP02数值以及术毕苏醒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者在T0(入室后,未给予右美托咪定前)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插管前即刻)、T4(手术开始后30min)三组的MAP、H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5min)和T5(拔管后5min)时三组的MAP、HR比较,变化C组>D1>D2组,D2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C组T2、T3、T5的MAP、HR变化明显大于T0、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T2、T5时刻的MAP变化明显大于T0、T1、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各时间点MAP、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三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胸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较好的抑制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且不增加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病人的舒适性,另外临床应用中0.6μg/kg的剂量效果优于0.3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