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标准制度模式的转变,鼓励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也赋予了会计人员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由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客观经济事项的复杂性,企业利用职业判断的空间操纵利润,扭曲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从总体上看,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不高,很多会计人员仍然习惯于按照现成的规定生搬硬套,缺乏职业判断的意识和主动性,整体的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远远不能满足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并尽可能有效制止会计职业判断滥用行为,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结合案例研究,探讨会计职业判断的规律,目的在于从制度上尽量制止会计职业判断的滥用行为,从行为上帮助会计人员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减少判断偏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有关概述,界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不确定性会计事项所作的裁决和断定的思维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是整个判断行为的导向。会计职业判断原则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应遵循的指导性标准和建设性意见;其次,分析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再次,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把会计职业判断置身于社会经济环境中,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试图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约束与制衡机制,以期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本文尝试在改善会计职业判断方面提供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益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