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当今世界“3P”(人口、贫困、污染)问题之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探索适宜的扶贫方式,小额信贷应运而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于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措施,小额信贷机构在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和金融机构自我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取得了双赢成就,它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帮助了一部分最贫困人口获得了基本谋生手段,显著提高了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小额信贷所取得的成效是举世公认的。联合国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2006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B)及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更是因为“当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出路时,持久的和平才能得以实现”,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学习和借鉴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小额信贷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扶贫作用,在《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及发展小额信贷的扶贫作用,更是强调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人民银行总行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其中之一就是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条例》,在大部分省区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形式,拉开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和推广小额信贷的序幕。到目前为止,我国小额信贷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包括近年来成立村镇银行,鼓励开设小额信贷公司,甚至允许外资涉足小额信贷业务等等,这其中也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总体来看,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还很落后,农民的资金需求还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且随着近几年国家的关注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相关政策的倾斜,农村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如何随着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有影响力的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如何使小额信贷纳入整个金融体系,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小额信贷体系?这些就是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进行探讨的问题。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前言包含了选题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本文研究的方法及内容。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介绍了小额信贷的的定义、产生、发展,小额信贷运作的一般原理及其作用衡量标准。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小额信贷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并用衡量标准对我国小额信贷实践的成效进行分析论证。第四章主要对已取得成功的两种典型模式作案例分析,并与我国小额信贷实践相比较,探讨对我国小额信贷实践的启示及借鉴。第五章就改进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围绕构建普惠性可持续的小额信贷发展体系,从完善外部金融环境、构建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及监管体系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小额信贷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问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充分。本文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研究数据加以整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笔者的一些意见。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在我国小额信贷实践中,应结合联合国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倡导的“普惠金融体系”概念,探索建立多种小额信贷主体并存的普惠性、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及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