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小于45岁的青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被认为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是脑梗死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我们应用“ABCD2”评分及MRI、DWI、MRA等影像学资料对青年TIA患者脑梗死风险进行预测,并且进一步研究青年TIA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帮助临床医生指导青年患者治疗。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TIA患者,据年龄分为18~44周岁的青年组和≥45周岁的中、老年组,详细记录各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ABCD2”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3分)和中高危组(4~7分)。于患者发病后第7天及第90天通过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了解各组患者发病后7天内及90天内的病情转归。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各项危险因素、“ABCD2”评分、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应用直线回归法分析TIA患者7天及90天预后情况与“ABCD2”评分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TIA患者各项危险因素,“ABCD2”各项评分与预后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基本资料:青年TIA患者共148人,其中男性101人(68.2%),女性47人(31.8%),年龄18~44周岁,平均36.5±7.32岁,住院患者62例(41.9%),门诊患者86例(58.1%)。伴有高血压病41例(27.7%),糖尿病14例(9.4%),冠心病史17例(11.4%),房颤病史10例(6.7%),高脂血症71例(47.9%),吸烟90例(60.8%),酗酒31例(20.9%),肥胖21例(14%),偏头痛史19例(12.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15例(10.1%),脑血管病家族史64例(43.2%)。中、老年组TIA患者共180人,其中男性117人(65.0%),女性63人(35%),年龄45~88周岁,平均61.4±9.26岁,住院患者91例(50.5%),门诊患者89例(49.5%)。伴有高血压病109例(60.5%),糖尿病48例(26.6%),冠心病史67例(37.2%),房颤病史27例(15.0%),高脂血症39例(21.6%),吸烟79例(43.8%),酗酒19例(10.5%),肥胖11例(6.1%),偏头痛史18例(10.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25例(13.8%),脑血管病家族史41例(22.7%)。2危险因素:青年患者吸烟、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家族史、酗酒、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老年患者,而中、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患者(P<0.05)3病情转归:青年组患者7d及9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6.8%和12.8%,低于中、老年对照组(10.5%和20.5%)。4DWI阳性或MRA阳性的青年TIA患者7天和90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MRI结果对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5青年组“ABCD2”评分低危组(0-3分)133例,评分中高危组(4-7分)15例,中、老年组“ABCD2”评分低危组(0-3分)104例,评分中高危组(4-7分)76例,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ABCD2”评分为低危组患者显著增多(P<0.05)。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青年TIA患者7d及9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对“ABCD2”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青年组7d回归系数B=0.832, P=0.020;90d回归系数B=0.929, P=0.00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ABCD2”评分为中高危组(4-7分)7d及9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0-3分)(P<0.05)。6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10分钟与青年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10分钟与青年TIA患者90d内发生脑梗死有关。结论:青年TIA患者危险因素众多,且各危险因素所占比例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存在不同,青年患者相对中、老年患者预后较好。青年TIA患者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10分钟;90天内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10分钟。“ABCD2”评分,结合DWI检查及MRA检查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短期内脑梗死风险,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