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偏差的非一致性及其在径流响应中的传播和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改变着大气环流过程,进而改变包括流域径流在内的水循环过程。研究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气候模式输出变量的偏差校正方法作为连接气候模式输出与水文模型输入的重要纽带,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传统的偏差校正方法一般基于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如降水和气温)偏差一致性的假设,即假定历史和未来时段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具有相同的偏差,通过在历史时段估算气候模式输出变量的偏差,然后在未来时段予以去除。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偏差一致性的假设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因此,本论文选取了渭河、汉江、湘江和东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偏差的非一致性进行检验和成因分析,建立了以气候内部变率为基准的偏差校正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非一致性的偏差校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偏差的非一致性在径流响应中的传播,评估了考虑非一致性的偏差校正方法在径流响应评估中的表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历史观测数据和基于气候模式输出数据,在历史和未来时段分别检验了全球气候模式(GCM)输出变量(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偏差的非一致性。结果显示,GCM模拟的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与观测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且GCM输出变量的偏差具有非一致性。其中,降水偏差的非一致性随时间变化较小,而最高和最低气温偏差的非一致性在未来时段变化的幅度增大了2倍以上。(2)在检验气候模式输出变量偏差非一致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内部变率(即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存在的气候波动)和气候模式敏感性(即不同气候模式对同一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不同响应)对其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两者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对偏差校正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内部变率和气候模式敏感性均能导致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偏差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偏差校正方法在检验期的效果明显差于率定期。对降水而言,气候内部变率所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在湘江和汉江流域甚至导致偏差校正后的结果差于偏差校正前的结果;气候模式敏感性也具有相似的影响。对最高和最低气温而言,气候内部变率所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对偏差校正结果影响较小;但气候模式敏感性影响较大,偏差校正方法无法有效降低GCM输出气温的偏差。(3)建立以气候内部变率为基准的偏差校正评价方法,采用残留偏差指标定量评价了传统偏差校正方法在历史和未来时段的偏差校正结果。该评价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当校正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偏差(即残留偏差)在气候内部变率范围内,则认为偏差校正达到了预期效果;反之,则认为偏差校正不能很好的消除气候模式输出变量的偏差。同时,分别通过4个GCM多成员集合估算了气候内部变率,进而分析气候内部变率的不确定性对偏差校正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时段,传统的偏差校正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GCM输出变量的偏差,使得残留偏差在气候内部变率范围内。在未来时段,偏差校正方法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GCM输出变量的偏差。虽然气候内部变率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但残留偏差依然可能大于气候内部变率。(4)在考虑气候模式敏感性所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非一致性的偏差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GCM输出变量的偏差与模拟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估算未来时段的偏差。本文分别采用一阶线性方程和二阶非线性方程拟合了GCM各月降水的偏差与模拟值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各流域GCM模拟的未来降水偏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一阶线性方程和二阶非线性方程均能较好的拟合GCMs月降水的偏差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后者略优于前者。在未来时段,采用基于非一致性的偏差校正方法有效的削弱了偏差非一致性对降水变化信号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GCM对降水预测的不确定性。(5)在渭河、汉江、湘江和东江流域建立了GR4J-6集总式水文模型,将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等气象数据输入到水文模型中,首先,分析了气候内部变率和气候模式敏感性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在水文过程中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气候模式模拟的降水和气温偏差的非一致性传播到水文过程中,使得模拟径流偏差也具有非一致性。对基于校正气象数据模拟的径流而言,气候内部变率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对其影响较小,而气候模式敏感性引起的偏差非一致性会导致模拟径流偏差显著增大。其次,基于气候内部变率所引起的径流变率,评价了气象数据偏差校正后模拟的径流在历史和未来时段的表现。结果表明,传统偏差校正方法在率定期的校正结果所模拟径流的残留偏差在径流变率内。在历史检验期,传统偏差校正方法在整体上有效降低了GCMs数据所模拟径流的偏差;在未来检验期,传统偏差校正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GCMs数据所模拟径流的偏差,但径流残留偏差依然较大。最后,基于考虑非一致性的偏差校正方法,通过与水文模型相结合,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未来时段,径流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考虑非一致性的偏差校正方法能够有效降低GCMs对径流预测的不确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h17/Treg失衡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血热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口服犀角地黄汤;对照组30例,口服阿维A胶囊。比较两组8周后PAIS评分、临床疗效、外周血Th17和Treg水平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损面积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和小学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保障班集体正常运转的关键,而若想保障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提高班级的凝聚力,那么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其就必须要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更利于班级管理成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对于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技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刘爱民教授临证坚持辨证论治与天人相应的理念,诊治银屑病不局限于既定的诊治思路,对寻常性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寻常性银屑病秋冬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情况,刘教授认为应该深入研究其病症的内在成因,患者体内素有蕴热,要注意辨别血热的来源,重视外寒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治以辛温散寒、清热凉血,寒温并用,从内外
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鳞屑、瘙痒、出血等,病程缠绵,易复发,近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严重困扰。中医称其为“白疕”,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患者素体虚弱,血热蕴内,久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临床表现以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夏轻冬重为特点。笔者运用自拟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内蕴型银屑病32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者短视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短视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管理者短视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治理水平来实现。异质性检验表明,管理者短视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在流动性供给不足与第二类代理冲突严重的情境下更为明显。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multidisciplinary diabetes care team,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4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构
本文旨在应用相关理论,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引入到消防救援队伍智慧营区的建设中来,进而总结、提炼出了智慧营区的物联网定义,以此来更好地帮助智慧营区信息管理能力和队伍正规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笔者先是对智慧营区内的物联网进行了定义,系统地将其特征性质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将物联网技术使用结合到实际的应用领域,具体地探讨智慧营区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关键和相关操作功能等。总而言之,将智慧营区与大数据、物联网
湿热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研读系统性综述了银屑病病理过程中湿热的病位、病机、治法和基础研究等最新成果,全面梳理和呈现了从湿热论治银屑病的研究进展。发现湿热在银屑病的病机主要有湿热蕴肤、血分湿热、脾胃湿热、肝胆湿热、湿热壅肺和湿热痹阻关节六个方面。治法上,主要为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祛湿凉血、健脾利湿除热、清利肝胆湿热、清肺利湿、活血解毒,清热祛湿通络。这将非常有助于促进从湿热
目的:研究睑板腺按摩改良手法与中药汤剂润目灵联用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择溧阳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接诊的MGD型干眼症患者,共52例(104眼)。对照组26例(52眼),中药汤剂润目灵加减;试验组26例(52眼),改良睑板腺按摩联用润目灵加减。持续治疗4周后进行指标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基于语篇的教学就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类型为依托,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为一体,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使其在与文本互动过程中,培养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提高理解语篇意义和构建语篇的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语篇教学即教师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创设多模态阅读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