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在资本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外研究表明,相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机构投资者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具有稳定资本市场、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那么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有待考证。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来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和机构投资者相关关系的理论以及各方观点。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了盈余管理产生的渊源、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东、控股股东的区别,以及由此引出的股权竞争理论,还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观点方面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以及盈余管理影响的各方看法。一部分国内外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凭借其更多的资金、更专业的知识以及更多的信息优势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另一部分国内外学者却认为,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经理会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施压,从而会促进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基于理论上的分析和经验上的总结,本文将盈余管理分为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两个部分,并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性质,将机构投资者分成短线型机构投资者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两类。在这两种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本文分别建立了我国A股市场全部机构投资者持股、短线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正、负盈余管理影响的模型,同时确立其他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例如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上年度操纵性应计利润等),引入多个控制变量,构成6个以正向、负向盈余管理为因变量,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为控制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从WIND资讯数据库里选取的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全样本,并运用EXCEL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相关计算。关于变量的计量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盈余管理的计量,结合之前的文献,本文使用修正的JOHNS模型,用非正常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计量数据。然后,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这6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而后,本文还进行了内生性检验。 通过实证分析,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以短线型机构投资者为主,目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力度还远远达不到期望,而且我国的长线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在逐年下降,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大长线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力度;第二,对于正向盈余管理来说,全部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短线型机构投资者与其呈正相关关系,会促进正向盈余管理的产生,这是因为我国短线型机构投资者会为了短期的利益促进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以期获利,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与其不相关,由于其力量微小没有达到抑制的效果;第三,对于负向盈余管理来说,全部、短线型以及长线型机构投资者都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会抑制负向盈余管理的产生,这是因为负向盈余会降低公司的利润,影响公司的业绩。本文还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