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最早的文献《古事记》,是太安万侣于和铜五年(712年)遵照天武天皇的旨意撰录而成的。《古事记》简称为“记”,一般与同时代的《日本书纪》(简称“纪”)并称为“记纪”。全书由上中下三卷组成。上卷从开天辟地到鵜葺草葺不合命,中卷从神武天皇到应神天皇,下卷从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收录了神话、传说、天皇的记事等,并含有大量的歌谣。《古事记》的表记,除了用纯汉文写成的序文之外,其余部分是用汉字音训交错、不完全符合汉文习惯的文体写成的。一般被称作“变体汉文”。像有些古语和固有名词之类的内容等,很难用古汉语表达的微妙部分,则采用一字一音的表记形式。也就是说,《古事记》是用汉语文体和日语文体的混合文体——变体汉文写成的。本论文以《古事记》中的“被动”表现为中心,通过对表示“被动”的标志——汉字及其用例的调查和提取,并对其分类论述,旨在探明其被动句的特点。进而比较分析上代日语与古代汉语表达的异同。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及意义,国内外先行研究,《古事记》的表记方法与文体,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第二章主要对《古事记》中的“被动”表达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将提取的《古事记》中表示“被动”的标志“所”、“被”、“见”、“为”的所有用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其特点。第三章主要通过与《日本书纪》的“被动”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古事记》的被动句的特点,指出与《日本书纪》中被动句的异同。第四章主要对《古事记》的“被动”表现和古代汉文的被动式的基本表现和基本特点进行比较,从各个层面说明了《古事记》的“被动”表现和古代汉文的被动式的特点与相同相异之处。同时也对《古事记》中的无标志的“被动”表现进行调查和分析。第五章是结语,概括本论文的结论和今后的课题。通过本论文的分析研究,可知《古事记》的“被动”表现的标志大多数与古代汉语相同,但在形式上也存在着不少相异的例子。它反映出《古事记》“变体汉文”这一文体的特点。上代日语与古代汉语的关系也可见一斑。通过对《古事记》中“被动”表现的研究,对上代日语的表记方法、古代汉字向日本的传播、日语表记方法从古至今的演变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