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患者一般情况、症状、体征等信息的临床调查,提取病位、病性证素,分析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规律,为临床食管癌辨证分型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集符合诊断的食管癌患者173例(未经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在《证候调查表》上详细记录一般情况、症状、体征等信息,参考朱文锋教授主编的《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提取相关证素,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食管癌患者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分别进行频数分析,获得高频证素,然后对高频证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获得证素组合规律;将上述获得的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与课题组之前文献研究所获得的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进行对比找出两者差异。
  结果:1.本研究共提取证素29个,其中病位证素12个,病性证素17个,病位证素中胃所占的频率最高,其次频率>10%的为肝、肺、肾、脾。病性证素气滞频率最高,其次频率>10%的为痰、阳虚、阴虚、湿、气虚、血虚、血瘀、寒。高频证素聚类分析分为4类,第1类是寒、脾、湿、血瘀,第2类是肺、痰,第3类是气虚、血虚、肾、阳虚,第4类是肝、阴虚、胃、气滞。高频证素因子分析分为5个公因子,因子1是肾、气虚、血虚、阳虚,因子2是气滞、肝、阴虚,因子3是肺、痰,因子4是胃、脾,因子5是血瘀。结合高频证素聚类分析和高频证素因子分析获得食管癌证素组合规律共4类,即第1类是脾、胃、寒、湿、血瘀,第2类是肺、痰,第3类是肾、气虚、血虚、阳虚,第4类是肝、胃、阴虚、气滞,其中第1、2类为实性病证,第3类为虚性病证,第4类为虚实夹杂病证。
  2.经临床研究与文献研究对比发现两者在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方面有一定异同,①证素特点方面,两者具有相同的病位证素是脾、胃、肝、肾,相同的病性证素是气滞、血瘀、痰、湿、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研究中补充和突出了“肺”病位证素和“寒”病性证素,文献研究中补充了“津亏、燥、火热”病性证素。②两者在证素组合规律方面,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临床研究中补充了“血瘀、寒、湿”病性特点,文献研究中突出了“血瘀、痰”病性特点;临床研究中突出了“气虚、血虚、阳虚”三者关系,文献研究中反映了“气虚、阳虚”病性特点;临床研究中反映了“阴虚、气滞”病性特点,文献研究中则反映了“阴虚、津液亏、燥”和“血虚、气滞”病性特点。
  结论:1.临床研究中食管癌病位证素以胃、肝、肺、肾、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气滞、痰、阳虚、阴虚、湿、气虚、血虚、血瘀、寒为主,高频证素聚类分析和高频证素因子分析获得食管癌证素组合规律共4类。
  2.比较临床研究结果与课题组之前文献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具有相同的病位证素是脾、胃、肝、肾,相同的病性证素是气滞、血瘀、痰、湿、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但在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八珍汤的古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八珍汤古今临床应用规律,为进一步拓展八珍汤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和文献依据。  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以及在中国知网(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整理收集有关八珍汤的古今临床医案,制定对应的纳入标准,并严格依据纳入标准对所收集古今医案进行筛选,然后规范所选医案的病名、病机、舌象、脉象、药物名称等信息,分别建立八珍汤
学位
研究目的: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感冒的内容的研究,并结合张锡纯(以下简称张氏)生平的学术理论,从而总结出张氏治疗感冒用药组方特点及理论,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启示。  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主题检索、并认真通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从中找出与张氏治疗感冒相关的医论、医话、医案及方药、图书馆查阅与张氏各种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等方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张氏关于感冒的文献资
学位
目的:  通过研究小柴胡汤、越鞠丸、柴越合方、六味地黄丸、甲巯咪唑对小鼠甲亢的治疗效果,来验证古今接轨论的优越性,即在古今接轨论指导下创制的新方在针对同种疾病治疗时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的经方或单独的时方。  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查表法,将84只六周龄的KM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通过给小鼠灌服大剂量甲状腺片悬浮液(加入少量复方利血平片)来达到造模目的。通过控制变量法,给予各治疗组小鼠对应药
目的:通过对清代河南名医刘鸿恩的著作《医门八法》整理、研究,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特色,以期为深入研究他的医学思想及古代中原医家学术流派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运用文献整理的研究手法,在细致解读《医门八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系统总结他的医学思想,发掘特色之处。  结果:①学术渊源上,他的学术思想是旁参各家的医学著作,结合自己心得体会而来。②病因病机上,他认为疾病的形成是与气血不足和外感六淫、瘟疫
学位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对BALB/c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通过数据比较证明:①当归四逆汤能有效缓解SSc皮肤、肺和血管的纤维化发展。②当归四逆汤能有效抑制致SSc相关因子VEGF、PDGF、ET-1及Ang-Ⅱ。并结合中医学对SSc发病机理的认识,从营卫角度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SSc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SSc提供依据。  方法:将42只BALB/c
目的:通过对仲景五行特色疗法的文献研究,完成以仲景理论为指导的五行特色理论治疗失眠的文献整理。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证明五行特色疗法治疗失眠病有效性,为中医防治失眠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深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研究南阳汉画馆、医圣祠仲景博物馆,查阅、收集与仲景《伤寒杂病论》五行体系和失眠病的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南阳张仲景健
学位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崔应珉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门诊病例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崔应珉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广泛阅览古籍和现代文献,从理论方面深化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145例,运用MicrosoftExcel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原始数据库,采用二次录入审核,通过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出崔应珉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结果  1.一般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筛选出相应的药物浓度,确立合适的健脾和胃法代表方六君子汤与顺铂联合用药方案,并观察其对EC9706细胞糖酵解速率及线粒体呼吸能力的影响及相关蛋白P-AMPK、AMPK、P-mTOR、mTOR蛋白表达的调控,基于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六君子汤增强EC9706细胞增强化疗药顺铂的疗效机理,为健脾和胃法在对食管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采用MTT比色法分
学位
研究目的  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十二指肠NOS(nNOS、iNOS、eNOS)和Occludin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以期探讨NOS(nNOS、iNOS、eNOS)是否通过影响Occludin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肠道紧密连接,进而影响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并探讨逍遥散对此的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 
目的:  从《金匮要略》157方中(原书共205首方,其中4首只列方名未载药物,除去与《伤寒论》重复方剂,共157首),筛选抑制人食管癌(EC9706、Eca109、EC-1、TE-1)四种细胞活性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方剂。研究并讨论这些方剂对人食管癌(EC9706、Eca109、EC-1、TE-1)四种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探求中医药方剂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理,一方面为中医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实验依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