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汤的古今医案文献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八珍汤的古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并且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八珍汤古今临床应用规律,为进一步拓展八珍汤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和文献依据。
  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以及在中国知网(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整理收集有关八珍汤的古今临床医案,制定对应的纳入标准,并严格依据纳入标准对所收集古今医案进行筛选,然后规范所选医案的病名、病机、舌象、脉象、药物名称等信息,分别建立八珍汤古今医案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黄金分割、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八珍汤古今患者性别、疾病病机、主治疾病、症状、舌象、脉象、药物加减应用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归纳出八珍汤古今临床应用规律。
  结果:收集古代医案115例,现代医案110例,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内容:①古今医案中患者性别均以女性为主,现代医案男女比例1:4,古代医案男女比例1:3,表明八珍汤在治疗妇科疾病具有明显优势。②现代医案记录病机的医案有93例,气血两虚、脾肾两虚、血虚、血瘀、脾胃虚弱、气阴两虚为现代医案记录的基本病机;古代医案中记载病机信息的有63例,气血两虚、血虚、脾气虚、脾胃虚弱为古代医案记录的基本病机,古今医案中气血两虚病机均出现最多,现代医案(41.55%),古代医案(45.07%)。因子分析显示现代医家应用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聚类分析显示现代医家应用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证、脾肾两虚证、气虚夹滞证。③该方古今所治疾病均涉及妇产科、外科、五官科、肺系、脾系、肝系、心脑系、肾系、经络肢体病、气血津液病证10类病证,按照占比大小排序,现代应用依次为妇产科(39.09%)、外科(12.73%)、气血津液病证(9.09%)、五官科和心脑系(8.18%)、脾系(6.36%)、经络肢体病(5.45%)、肝系(4.55%)、肺系(0.91%);古代应用依次为妇产科(37.39%)、外科(25.22%)、脾系(12.17%)、心脑系(7.83%)、肾系和五官科均占(4.35%)、肝系和经络肢体病证(2.61%)、气血津液病证(2.61%)、肺系(0.87%)。④舌象信息仅现代应用有记载,最常见的舌象为淡白舌(70.79%),拆分舌苔信息中出现最多的为白苔(88.89%)、薄苔(82.86%),整体舌苔信息中出现最多的为薄白苔(75%)。现代医案整体脉象分析细弱脉最常见(29.27%),剩余依次为沉细脉、沉细无力脉、沉细弱脉、弦细脉、沉细数脉、细涩脉。拆分脉象细脉(36.45%)最多见,其次为弱脉(23.83%)、沉脉(14.95),古代医案弱脉最常见(25%),其次为细脉(15.38%)、涩脉(13.46%)。现代医案涉及145种症状,按照黄金分割法划分基本症状41种,其中主要症状24种,次要症状17种;古代医案涉及58种症状,基本症状13种。⑤方药规律方面,八珍汤现代医案出现148种加味药物,包括主要加味药物29种、次要加味药物13种,加味药平均频次为3.85次。现代加味药物五味属性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四气属性以平、温、微温为主,主要归肝经(20.17%)、脾经(18.58%)、肺经(18.30%)肾经(15.81%),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古代医案出现93种加味药物,共计270次,每种药物的平均频次为2.96次,包括26种主要加味药物、6种次要加味药物,古代加味药物五味属性辛味最多,其次为甘味、苦味,四气属性以温、微寒、平为主,主要归脾经(17.49%)、肺经(17.36%)、肾经(15.09%)、肝经(14.69%),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要加味药物功效分类。
  结论: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文献分析方法研究八珍汤古今医案发现八珍汤古代应用主要遵循该方原文对其主治病证、病机、症状、用药的指导,常用原方药物,谨慎加减应用,提示尊重原方方义的重要性;现代应用在继承古代应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本文对八珍汤现代应用主治病机、病证、症状、舌脉象、药物应用的分析,补充并细化了八珍汤的应用指征,深化了我们对八珍汤的了解,为临床应用八珍汤及其加减运用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高八珍汤的临床应用疗效。现将古今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主治病机方面:古代主要应用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脾胃虚弱引起的病证;现代除此之外还应用八珍汤配伍补虚药治疗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诸虚证,配伍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治疗虚而夹滞为病机的病证。②主治病证方面:古今医家均应用八珍汤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尤其是广泛用于治疗妇产科、外科、内科脾系疾病,同时现代医家扩展其应用范围,丰富了八珍汤在治疗气血津液病证、五官科、心脑系疾病方面的内容。③舌脉象、主治症状方面:古代医家以纳差、发热、倦怠、面色萎黄、神疲、消瘦、脉细弱等为辩证要点,现代医家重视舌脉象对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补充了淡白舌、薄白苔的舌象应用指征,丰富了气短、乏力、心悸、脉沉细等症状和脉象的应用指征。④药物应用方面:古代医家处方严谨,临证多应用原方原药,谨慎加减应用;现代医家处方灵活,临证常用党参代替人参,擅长加减应用。古今加味药物属性相似度较高,均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主要归脾经、肺经、肾经、肝经,性多温、平,味以甘、苦、辛为主。
  八珍汤实为现代方剂灵活运用的典范,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其临床药物加减应用规律,为其临床灵活应用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背景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长期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达不到人体生理需求,从而影响日间正常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失眠与焦虑障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失眠的患病率往往与情志因素尤其是心理障碍性疾病有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辨证、治疗的相关研究取得较好进展,但针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醒脑益智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本课题纳入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5mg/次,一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益智针法(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印堂、内关、丰隆),两组均治疗3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日常生活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中的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揭示高尿酸血症证候分布规律及证素特点,深化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中医药对高尿酸血症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方法:从中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出2000-2018年有关高尿酸血症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证候类型,在不影响证素提取的情况下,并
目的:  研究白头翁汤其对人食管EC-1、EC9706、Eca109、TE-1细胞增殖、浸润、迁移和克隆形成的抑制,对细胞周期和EGFR-PLC-γ1-PKCα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索白头翁汤抑制管癌细胞生长的机理,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1.根据《伤寒论》原方配伍,制备白头翁汤及其拆方水煎和醇提液。  2.运用撤药分析,结合MTT法检测白头翁汤及其拆方对食管癌EC-1、EC9706、
学位
目的:  黄土汤源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为治疗“远血”的代表方剂,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该方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类疾病。该方病机主要为“脾阳虚,脾不统血”,但其同时包含气虚类症状。现代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扩展了该方的应用范围,且取得不错疗效。虽然该方有大量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但缺乏整体形式的文献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现代黄土汤医案,结合运用一定的统计和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治疗规
学位
目的:苇茎汤出自唐代甄立言所撰《古今录验方》,为治疗肺痈的经典方剂,现代常用于肺脓肿、肺炎球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的治疗。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深入,其证治范围逐渐扩大。为更好的把握经方在现代临床上的主治证及应用范围,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梳理苇茎汤有关的现代医案,挖掘苇茎汤的证治规律,以期进一步拓宽苇茎汤的现代临床运用思路。  方法:通过收集建国后至2018年6月之间的苇茎汤相关医案报
学位
目的:基于“R3.5.2”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国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分布规律,并总结王国斌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以此探索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传承名老中医经验,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整理王国斌教授门诊病历,筛选出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始病历;参考相关资料,制订相应标准,对数
目的  早年不良经历导致成年后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PA轴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降低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近期发现免疫炎症反应在精神障碍发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年不良经历者在遭受二次应激时会发生增强的炎症反应,影响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母婴分离动物模型是早年不良经历致抑郁易感性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前期研究显示,温阳解郁方对母婴分离小鼠造成的行为异常、HPA功
学位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及补肾疏肝三种方药对老年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补肾疏肝方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补肾方(左归丸)组、疏肝方(柴胡疏肝散)组及补肾疏肝方组(左归丸合柴胡疏肝散),共六组,每组13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现代名老中医应用防己黄芪汤医案,分析名老中医对防己黄芪汤的应用情况,研究其临床方证规律,总结出名老中医运用防己黄芪汤的主治病证、常见症状、舌脉特征、用药规律等证治规律。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以现代临床著作以及期刊中名老中医应用防己黄芪汤的医案文献为数据来源,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依托张仲景文献知识库将文献资料分解进行录入数据。用Microsof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