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词+名词结构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现象,得到很多语言学家的高度关注。在其简洁明了的形式之下蕴藏着极其复杂的认知理解过程。本文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研究北京邮电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对该结构的认知状况,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英语学习者对名词+名词结构的理解存在哪些困难、偏差以及错误?
2.英语学习者对名词+名词结构的认知有什么特点?影响其理解该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名词+名词结构分类的公认标准。不同流派和领域的理论有各自的分类,但是各家的分类并不能涵盖所有。其次,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理论可以用于研究该语言现象。现存的理论,尤其是语义和认知理论对此类语言现象多少都有涉及,但是存在很多分歧。第三,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性数据对该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和说明。大部分理论研究是基于零散的语言现象进行的。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来看,缺乏实验性数据支持是此类研究的最大缺陷。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认知该结构进行研究,这将会对英语教学以及英语学习产生重要意义。
为了得到较为综合全面的语料使得研究成果更为全面,该研究主要借用Gagne和Shoben的关系竞争理论以及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在借鉴其对名词+名词结构分类和研究角度的基础上,对分类进行了补充,以期尽可能地弥补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语料搜集整理,设计相关测试对此语言现象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
研究方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40个名词+名词结构组成,学生需要用相对固定的格式进行解释。这些语料有不同来源,包括文学作品、互联网、新闻消息以及被分析过的经典例子,以尽可能覆盖该语言结构类型。为了更好地验证其认知情况,该部分还要求给出汉语解释。该方案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需要从理解难易度、影响因素、以及其他与理解该结构的相关问题方面进行回答。在正式进行数据收集之前,笔者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初步实验。初步研究是由北京邮电大学信通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以及部分研究生(不同专业)来完成的,结果显示方案难度较大,理解过程需要足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在修改方案的基础上,该研究受试者最后确定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本研究共有三个重要发现。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英语学习者在理解此类结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偏差。并且这些困难和偏差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概念整合结构学习者认知起来较为困难。其次,英语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认知策略解释,其中隐喻是最常用的策略。此外研究还表明,在汉语解释中学生倾向于将概念扩大化。这两点构成了中国学生对该结构认知的主要特点。
由研究所得数据,可做以下结论,研究名词+名词概念合成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缺乏足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更具意义。因此,该研究应该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有一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