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旅游开发背景下丽江纳西族文化变迁的现实状况,笔者曾经于2001年3月20日至7月23日、2001年l0月5日至11月12日两次赴丽江县进行田野考察,并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在对该问题已经有一定感性、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笔者仍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当地的报纸杂志、文献档案等等,并且于2002年12月25至2003年3月11日、2003年9月4日至2003年10月23日,在丽江县对同一问题作了跟踪调查,基本上完成了一年的调查周期.笔者田野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旅游开发对纳西人生活文化的影响.笔者重点调查了丽江古城新义街(旅游开发程度最高)、五一街(旅游开发程度较小)两个街道居委会.在两个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各个巷段段长的协助下,笔者走访了有典型意义的28家、近80人.二是旅游开发对被推向市场、实现商品价值的那部分民族文化的影响.笔者主要调查了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以及处境较为微妙的民间歌舞、手工技艺等.笔者一方面调查、采访了它们被商品化的具体情况,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了解当地相关学者、文化人以及具体参与到文化产业化开发活动中的人的观点、活动.为了了解当地人对这些问题的主位评价,2001年和2003年的调查中,笔者都设计、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对问卷的分析融入到相关章节中,并在论文结束部分附录了问卷及其统计结果.田野调查中收集的实地资料,深化了笔者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本论文以充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分析框架,对丽江纳西文化近年来的变迁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笔者把各种文化事项看作一个个"场域",分析政府、当地民众、旅游市场、外来文化等因素在其变迁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认为,这四种因素是影响今日纳西文化再生产的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于社会文化事项,并在文化这一有机体系的复合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纳西文化的变迁趋向.透彻地分析它们在今日纳西文化变化过程中的各自作用,才能更清楚地认识文化变迁的现状及其本质,也才能将文化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这正是笔者构架全文的出发点,也是写作时的主要思路.文章由绪论、结语和正文的七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相关研究与文献、笔者的写作思路和全文的章节安排三方面内容.正文部分分为七章,第一章追溯了纳西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今日纳西文化的变迁提供一个背景框架.第二章分析了生活文化的变迁状况,包括了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服饰、饮食、起居、语言、节日等,与旅游间接相关的家庭结构、亲属关系、女性地位、社交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意识以及道德行为等等.第三章追述了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城的发展与保护历史,分析了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当地政府等机构围绕大研古城进行的开发与保护等工作对古城本身的影响,指出为了更好地达到保护目的,必须正视文化遗产保护所涉及的旅游开发问题,并需要将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在文化价值认知基础之上.第四、五章则分别分析了走入旅游市场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的现状.在描述现状的过程中着重分析政府、市场、民众、外来文化等因素在其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点明这些文化事项发生变迁的原因、本质.第六、七章分别描述了丽江纳西族传统民间歌舞和手工技艺的现状和进入旅游市场的概况,指出文化资源不等同于旅游商品.旅游开发背景下,一方面需要促成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实现其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则需要分清文化和商品,从文化自身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保护、传承.这才是面对现实的积极态度.结语部分是笔者对文化变迁研究的理性概括,也是笔者在田野调查和本文写作过程中认真思考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