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书的文献学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书是两汉时期重要的文献品种。这些乐书记录了两汉及两汉以前的音乐实践、音乐理论以及与音乐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是研究此一时期音乐、文学、礼制等问题的基础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可惜尽皆残亡、未有完帙.本文主要从文献学角度对两汉乐书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勾勒两汉乐书著述总貌,考察两汉乐书流传及佚文辑存情况,冀为两汉音乐文献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绪论而外,本文共分五章。   前四章分别对乐律书、礼乐书、琴书、乐纬4类共24种乐书展开个案研究,此系本文之主体。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书名、卷数、撰人、撰时、著录、流传、内容、辑本等方面。由于各书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材料多寡等均有所不同,因此上述内容并非每书皆备,而是因书而异,有则考之,无须考或不可考者则付诸阙如。   辑本与佚文辨析是本文着力点之一。全文共考察两汉乐书辑本51种,辨明了这些辑本中存在的大量误辑乃至伪造之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它方面的分析,最终对乐书辑本作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第五章为结论。本章以前四章的个案考察为基础,结合本文未考之歌诗集与乐占书,从文献学角度对两汉乐书进行总体研究,分析了两汉乐书在编撰、著录、流传与辑佚等方面的成就、特点及不足。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乐书编撰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其目可考之乐书共计64种,涵盖了乐律书、礼乐书、琴书、歌诗集、乐谱、乐纬、乐占书等七个类别,基本奠定了后世乐书编撰的格局。   两汉乐书官方编撰与私人编撰并行,而以官方编撰为主。编撰者多为学者、文人或方士儒生,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两汉乐书虽然数量可观,但其大部在汉时即已散失,惟《乐纬》、《琴清英》、《琴操》等数书流传至宋代。明清以降,除《乐记》、《律术》、《钟律书》、《律历意》赖他书收录而得以残存外,其余乐书尽皆亡夫。   明清以来,辑佚之学渐兴,两汉乐书辑佚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今见辑本51种,有遗文可辑之书均被辑到。然而,这些辑本良莠不齐,质量各有参差,有些辑本还存在严重的误辑乃至作伪现象。因此,本文对这些辑本文献作了审慎的鉴别与批评。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要求培养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对于乏味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兴趣,突破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障碍,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当下数学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矿产资源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虽然我国有《宪法》、《矿产资源法》和一系列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对矿产资源加以保护,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以资源安全为保护目的,或有的法规涉及保护矿产资源安全,但规定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统一的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这都不利于矿产资源安全。本文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法律保障的现状分析,在比较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