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时代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气候安全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如何减少生产建设过程中CO2的排放成为国际关注焦点。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期,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消费能源,我国CO2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直接参与到生产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耕地、建设用地作为碳排放地类,林地、园地、水域、其他用地为负碳排放地类。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等理论,采用经验系数法及能源消耗法估算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建立三种土地碳排放评价指标,通过线性规划法求解目标年低碳土地利用结构,并利用CLUE-S模型实现低碳土地结构空间可视化配置,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深圳市未来土地利用低碳化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圳市生态城市发展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深圳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显示:深圳市近五年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且数量不断增长,现有建设用地面积接近深圳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其次为林地(29%)、园地(10%)、水域(8%)、其他用地(3%),林地、园地、其他用地三种用地面积总体呈逐年递减趋势;五年间耕地数量所占比例最少,现有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2)2010—2015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上涨趋势。耕地及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排放地类,建设用地对深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起着重要作用,是本文研究地类中碳排放量最多的用地类型;林地、园地、水域、其他用地为碳吸纳地类,其中林地及园地为主要碳吸纳地类,在减少碳排放总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2020年深圳市低碳土地利用结构为耕地4288hm2、建设用地97600 hm2、林地59175 hm2、园地20689 hm2,水域14132 hm2,其他用地4657 hm2。通过最优线性规划之后,2020年深圳市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为545.6217万吨,比各地类自然增长状态下减少约44.13%。(4)2020年深圳市低碳土地利用数量空间配置图显示:耕地在原有分布范围上向周边地势平坦区低幅扩张;建设用地一部分由城市内部山区向南部半岛外围地区转移;林地面积在城市内部地势较高区增加,在南部半岛地势平坦外围区退出;园地低碳分布变化特征不明显,保留现状分布基本特征;水域用地西侧沿海地区有所减少,城市内部部分水库面积有萎缩趋势;其他用地被就近用地类型同化,转移为建设用地或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