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胃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异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阐明糖尿病胃轻瘫的病理机制,为新药的设计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方法: 1.动物分组及造模: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模型组(糖尿病大鼠,n=20)。模型组:用0.1mmol/L柠檬酸缓冲液配制的2%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3日后禁食不禁水6h,采尾血测空腹血糖,以血糖持续一周≥16.9mmol/L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对照组;0.1mmol/L柠檬酸缓冲液2ml/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两组均给予标准鼠饲料喂养。造模后监测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一般指标,包括精神状况、活动状况、皮毛色泽、进食量、饮水量、尿量等,每周测一次体重。造模后第3天、1周、4周、8周检测血糖。不同实验取材前再检测大鼠空腹血糖1次,并记录大鼠体重。2.观测两组大鼠胃肠动力学指标:胃排空和小肠传输速率。造模10周后,两组大鼠(n=10)于实验前禁食不禁水24h,将1mg/ml的美蓝溶液0.4ml经口灌胃,30min后脱颈椎处死大鼠,迅速打开腹腔取全胃,沿胃大弯侧剪开,将胃内残留物用4ml的生理盐水冲洗并收集冲洗液,离心取上清液,用722分光光度计在640nm波长检测吸光度值(OD),测两组反映胃排空的胃内色素残留率;取全胃后迅速游离小肠,测量小肠被美蓝染成蓝色的末端至幽门的距离(a)和小肠总长度(A)即幽门至回盲瓣的距离,计算小肠传输速率。3.透射电镜观察胃平滑肌形态学变化:造模10周后,实验前禁食不禁水24h,直接脱颈椎处死大鼠,迅速打开腹腔取全霄,沿胃大弯侧剪开,将胃内残留物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分别取对照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部分胃体部组织用3%的冰冷戊二醛固定后,经二次固定、脱水、渗透、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观察胃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4.胃平滑肌细胞凋亡检测:两组大鼠(n=10)实验前禁食不禁水24h,直接脱颈椎处死大鼠,在相对无菌的条件下,迅速打开腹腔取全胃,沿胃大弯侧剪开,将胃内残留物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移入无菌操作台,剥去浆膜和刮除内膜,用机械法与酶消化法分离胃平滑肌细胞,并测定细胞活力,将胃平滑肌的细胞悬液密度调整至1×106/ml,备用。取活力较好的单细胞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 5.胃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取活力较好的单细胞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 1.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皮毛光滑,活动正常,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大便量及性状无明显改变,体重逐渐增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持续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未见增长;4-5周部分大鼠食量开始减少,仍有多饮、多尿外,稀大便与干结便均可见;10周时绝大部分大鼠异常消瘦、精神倦怠、反应迟钝、皮毛疏松无光泽、背部的毛发部分脱落,大便干稀不等,少数极度衰竭。模型组大鼠的平均体重(207.50±61.29g)明显低于对照组(463.00±37.21g),P<0.01。最终纳入实验的糖尿病大鼠2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20只。 2.模型组大鼠平均血糖浓度(30.44±1.7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5.65±0.87 mmol/L),P<0.01。 3.以胃内色素残留率反映胃排空情况,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53.77%±4.65%)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40.48%±2.81%),P<0.01。 4. 模型组大鼠小肠传输速率(32.80%±3.25%)显著慢于对照组大鼠(51.90%±2.38%),P<0.01。 5.胃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如下:正常细胞多呈梭形,细胞核规则,呈长椭圆形,核膜相对平滑,褶皱少而浅,异染色质分布均匀,胞质内密斑、密体明显,肌丝清晰可见,线粒体较多。模型组大鼠胃平滑肌形态学改变明显:细胞变小,部分细胞胞膜凹陷明显,细胞核不规则、核膜皱缩明显,染色质呈致密块状,深染、边聚,密体、肌丝减少,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扩张。 6. 机械法与酶消化法联合获得足量的胃平滑肌单细胞悬液,台盼蓝染色细胞活力达到95%以上。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铡模型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12.416%±2.625%)显著高于对照组(2.145%±0.573%),P<0.01。 7.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模型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红色荧光强度:3.12±0.52,绿色荧光强度:8.21±0.99,红色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50.58%±3.84%,绿色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36.4%±2.96%)显著低于对照组(红色荧光强度:1.71±0.33,绿色荧光强度:13.51±1.90,红色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35.11%±4.38%,绿色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50.42%±4.08%),P<0.01。 结论: 1.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能成功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 2.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引起细胞凋亡率增加,这种线粒体途径所致的细胞凋亡率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胃动力障碍即“胃轻瘫”发生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基于农村发展现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森林康养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BV感染除了导致急、慢性肝炎外,还与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和肝细胞癌(Hepatocarcinoma carcinogenesis,HCC)的发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慢性感染人群存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患病风险。尽管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有效,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慢性感染人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内、体外两种途径给予青春期大鼠外源性雌激素,初步探讨在Sertoli细胞分化和成熟阶段,雌激素对Sertoli细胞FasL表达以及血-睾屏障的影响,进一步讨论影响血-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