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什么驱动着创造力”这一问题上,很多创造力研究的学者一致的看法是,内部动机是创造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对于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近年来,随着创造动机理论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外部动机如何影响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自我决定理论,从有机辩证的角度阐述了外部的环境因素促进内部动机以及外部动机内化的过程,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与改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揭示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本研究旨在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类型的动机对个体科学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研究1中,被试为90名高中二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三个组,通过设置不同的奖励情境(表现奖励、参与奖励和无奖励),考察不同类型的奖励对个体科学创造力的影响;被试完成科学创造力任务后填写任务评价问卷,进一步探索自主性动机(兴趣、价值和自我决定感)在奖励与个体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在研究2中,被试为124名高中三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三个组,通过设置不同的动机激发情境(内在动机激发、认同动机激发和无激发),考察两种不同类型的自主性动机,即内在动机和认同动机对个体科学创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表现奖励和无奖励相比,参与奖励更能激发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特征,而表现奖励与无奖励相比,在科学创造力的三个维度上没有实质性差异。(2)奖励能够提高被试对科学创造力任务的时间投入,且表现奖励组对任务的时间投入显著高于参与奖励组。(3)兴趣在奖励与科学创造力独特性维度之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4)与内在动机激发和无动机激发相比,认同动机激发更能促进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灵活性特征,而在科学创造力独特性维度上,认同动机和内在动机均能激发被试的创造性表现。(5)认同动机激发能提高被试对科学创造力任务的时间投入,而内在动机激发组的时间投入与无动机激发相比无实质性差异。本研究的结论为自我决定理论在创造力领域的深化、拓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贡献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