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制度正式在我国的证券市场推出,融资融券交易的本质是一种信用交易,证券公司收取投资者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投资者可以获得数倍的资金或者证券。从理论上来看,这种交易机制的存在可以起到平抑股价波动、提高定价效率、促进证券流动和套期保值的作用,因此,应当对融资融券制度加以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以上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功能。今年是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第六年,其在我国股市的地位愈发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本篇论文就融资融券机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展开研究。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实际状况,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分析了这些文献的主要观点,这些文献对于本文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此外,本文研究了目前主要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且将融资融券机制放入这些框架下进行分析,包括现值理论、信息不对称、噪声交易和股价高估理论等。在对融资融券进行概述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融资和融券是如何对股票价格逐步造成影响的。接下来,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背景、交易模式和主要特点,包括最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美国、香港、日本、台湾资本市场。在参考以上提到的境外资本市场的融资融券机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代表股票市场波动的指标,同时,由于我国融资融券施行后,融资融券机制的制度和操作方面不尽完善,所以选取的数据是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更加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然后对这些时间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在分别建立融资和股市波动率,融券和股市波动率的VAR模型,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股市波动先于融资额变动,后于融券额变动。在本文的最后一章将存在的问题和实证分析的结论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分析得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对于监管当局、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