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审计委员会在美国诞生以来,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深受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青睐,审计委员会作为强化公司治理作用的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常设的一个专业性委员会,其职责是通过监督和沟通内、外部审计以及审核内部控制系统效果与效率来提高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从而起到监督和制约公司管理层的作用和保证公司管理层所受托责任的履行。21世纪以来,美国相继发生了多起举世震惊财务舞弊案件,一些诸如安然、世通等大型上市公司一夜间灰飞烟灭,人们对于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极度缺乏信心。为了挽回民众的信心与信任,审计委员会制度一时间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美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该法案强化和完善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对其他国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后果严重的财务舞弊、造假事件,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无疑这些公司治理作用的缺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大量学者和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深受发达国家推崇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希望像发达国家一样用这个制度来加强公司治理作用。2002年我国发布了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准则,该准则是国内首次涉及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官方规范,其正式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责进行了简要的规定。随着国外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完善。2007年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则,该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审计委员会年度履职情况报告。这份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针对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两次审议意见,对外部审计工作督促情况,对外部审计工作的总结报告以及对下一年有关外部审计机构选聘的决议书。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研究与实施起步较晚,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没有被认知和改进。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由于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审计委员会未能发挥其强化治理的作用。本文通过规范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运行、产出的流程,在动态中发掘该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以一个全面、直观的角度去看待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文章大体上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写作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及本文相关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我国现行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对审计委员会制度流程的研究,发现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主要有三大问题,1,审计委员会构成不规范;2,运行模式混乱;3,履职信息报告与评价机制薄弱。造成这三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组成:审计委员会制度规范不全面,独立董事制度不合理,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化,公众对审计委员会履职关注度不高。第四部分借鉴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经验。美国是审计委员会制度诞生和发展最完善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都是以美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为基础建立和发展的。通过与美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总结出适合我国情况的改进之处。第五部分根据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自身问题以及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措施。本文通过发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改善的措施,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