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在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的改变,中国国家民族有了光明前景,这不仅是经济、政治驱动的结果,也是正确思想理论引导的结果。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一方面国民思想观念没能从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外来的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力图从这些外来思潮中,找寻救国的良方。这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西方近现代化思想的影响下,发起新文化运动的缘由。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认定青年为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的主体,通过激发青年学生的自觉心,使青年学生们在运动中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进而引发各阶层人民的响应,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李大钊与陈独秀都着有巨大的贡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对青年及青年问题的探讨是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希望引导青年改造旧社会实现救国愿望。五四运动前后,他们分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救国真理,从而由引导青年改造旧社会变为引领青年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李大钊与陈独秀的青年观产生在相同历史时代背景下,因而带有共同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在个人经历、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对个人国家社会关系等方面看法的差异,使得李大钊、陈独秀的青年观有着不同的内容。文章拟从五个方面分析比较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第一、理解近代青年概念、青年观的含义及近代青年状况;第二、分析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第三、梳理李大钊、陈独秀各自青年观的主要内容;第四、比较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的异同点,其中对青年社会地位及作用,青年新国民形象树立和个人、国家、社会关系的思想认识基本相同,但对青年概念的理解、青年自我修养的认识、青年新国民形象的认定、构建青年观的逻辑思路却有不同认识;第五、提出几点结论:一是青年群体本身具有独特性,时代也赋予青年独特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及青年独特社会能量;二是培养青年的独立健康人格与自觉心是为教育的根本;三是清晰定位青年在个人、国家、社会关系,对国家、社会发展产生将积极的因素。文章的创新之处:一是借鉴学界已有的研究,梳理出五四前后中国青年的总体状况并分析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及思想文化背景;二是梳理李大钊与陈独秀青年观的基础上,找出他们二人青年观的异同点;三是指出该研究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