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在NP”和“在NP+V”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格式,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两个格式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这就很容易在研究和教学中产生疑惑。随着理论的发展,各种理论被用来解释这个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往往还是会遇到一些没有描写到或是没有解释到的语言现象,因此,对这两个格式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往学者对“V+在NP”和“在NP+V”两个格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V+在NP”和“在NP+V”的共时平面描写。本章主要采取传统结构主义的方法,试图从动词V及NP两者的语义特点出发对“V+在NP”和“在NP+V”格式在共时平面上的表现进行描写和归纳,并讨论和这两个格式有关的介词“在”的语法功能。第三章是“V+在NP”和“在NP+V”的比较。首先从功能主义语言学和完形感知原则出发,结合人的认知扫描模式的不同,指出说话人在说话时对不同格式的选择是因为扫描模式的不同:“V+在NP”是总括扫描,“在NP+V”是次第扫描。由此为基础,讨论两个格式在格式义、动词V以及NP的不同之处。第四章是能够变换的“V+在NP”和“在NP+V”格式。本章是结合变换分析理论,讨论能够变换的两个格式之间的关系: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两个格式之间能进行变换。并且在这里讨论两个格式中的“在”的隐现问题,并试图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五章是不能变换的“V+在NP”和“在NP+V”格式。本章讨论了两个格式的不可变换性,并且发现可以通过改变介词或添加词语的方法来实现两个格式在语义上的互通。最后从认知、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解释两个格式之间不能变换的原因。第六章是结语部分。对论文探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说明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可能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以后的研究留下探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