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在清初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清初小说家的不同身份特征,展现出他们不同的生存境遇。论文将这些作者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采用知人论世、比较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对精英学者、商业化作家、底层寒士各个群体的代表人物王士禛、李渔、蒲松龄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不同创作群体的著书心态,呈现清初小说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风貌和心灵世界,并力图阐释他们生存境遇——著书心态——文本创作之间的内在逻辑理路。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绪论主要是论述选题缘由与研究现状。通过对清初小说的创作发展进行总体考量,提出本文的选题思路及方法。之后,回顾清初小说的研究现状,对作家、作品、文化与文学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予以梳理总结。第一章主要是论述清初小说家的生存境遇。依据这些作家面对科举的人生选择,对清初小说家群体进行定位,将他们分为三类群体:即跻身官场的精英学者、放弃举业的商业化作家、挣扎科场的底层寒士,同时以各阶层作家代表人物王士禛、李渔、蒲松龄作为个案,对他们的生平经历进行描述,全面展现各类小说家的生存境遇。第二章主要是论述清初小说家的著书心态。通过对不同创作群体著书心态的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还原清初小说家的总体精神风貌。总体来看,在时代背景、身份定位以及生存境遇影响下,清初小说家的著书心态是复杂多元且变迁流动的。具体来看,精英学者既有炫耀学识之心,又有消遣、劝善之意。商业化作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商业意识与娱乐主义十分突出。底层寒士身上则主要体现出对现实的逃避心理与对爱情的幻想心态。尤其是代表人物蒲松龄更是以立言不朽、孤愤著书、自我赏识的特点体现出一代寒士的著书心态。第三章主要是论述清初小说家的文本呈现。结合不同创作群体的具体文本,分析各类小说家生存境遇、著书心态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与折射,总结出不同小说家的不同创作特征、文学世界。以王士禛为代表的精英学者群体,其笔记小说主要围绕朝野掌故、宦游生涯以及读书笔记的内容而展开。以李渔为代表的商业化作家群体,聚焦家庭伦理等题材内容,创作出迎合市场需求、市民口味的畅销书籍,彰显出趣味性、娱乐性的审美取向。以蒲松龄为代表的底层寒士作家,则一边坚守科场,一边为谋生奔波,他们的创作成为困窘生活下的精神寄托,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科举制度以及异类婚恋。结语主要是论述清初小说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学史地位。在以上各章论述的基础上,探究清初小说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纵观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通过清初小说对明末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对清代文学的启迪与导向,展现出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