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肉豆蔻和桔皮挥发油体外促透皮作用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考察了石菖蒲、肉豆蔻和桔皮挥发油对乌头碱、雪上一枝蒿总碱和雪上一枝蒿甲素经小鼠和裸鼠皮肤渗透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挥发油的提取和测定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鉴定其成分并测定含量。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收率为0.60%(ml/g),检出56种化合物,主成份为β-细辛脑(37.75%)、莰烯(5.80%);肉豆蔻挥发油收率为1.36%(ml/g),检出34种化合物,主成份为香桧烯(23.58%)、黄樟油素(19.65%)、松油-4-醇(13.54%);桔皮挥发油收率为0.67%(ml/g),检出28种化合物,主成份为γ-松油烯(5.51%)、月桂烯(1.69%)、α-松油烯(1.00%)。2.石菖蒲等3种挥发油对乌头碱的体外促透皮作用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同浓度氮酮为对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考察1%、3%、5%、7%、10% 5种浓度挥发油对乌头碱的促渗效果。结果表明同系列中7%石菖蒲油,5%肉豆蔻油,5%桔皮油和3%氮酮的促渗效果最明显。以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7%石菖蒲油、5%肉豆蔻油、5%桔皮油、3%氮酮对12mg/ml乌头碱的12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780.00、1946.30、792.70、791.90μg/cm2,12h增渗倍数分别为1.06、2.62、1.04、1.16;以裸鼠皮肤为透皮屏障,24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472.20、3030.50、2612.90、2724.80μg/cm2,12h增渗倍数分别为7.19、10.32、6.87、8.34。表明3种挥发油均能促进乌头碱的经皮渗透,且经裸鼠皮肤比经小鼠皮肤促渗效果更明显,其中5%肉豆蔻油促渗效果最显著。3.石莒蒲等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总碱与雪上一枝蒿甲素的体外促透皮作用考察1%、3%、5%、7%4种浓度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的促渗效果。结果表明同系列中7%石菖蒲油,7%肉豆蔻油,5%桔皮油和3%氮酮的促渗效果最明显。30mg/ml雪上一枝蒿总碱中加入7%石菖蒲油、5%肉豆蔻油、5%桔皮油和3%氮酮,以小鼠为透皮屏障,12h的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302.50、1600.80、1203.10、1355.40μg/cm2,6h增渗倍数分别为1.09、1.28、0.98、1.07;以裸鼠为透皮屏障,24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48.80、1181.20、1161.40、1098.20μg/cm2,6h增渗倍数分别为1.62、3.72、2.71、1.95。表明3种挥发油均能促进雪上一枝蒿总碱的经皮渗透,经裸鼠皮肤比经小鼠皮肤促渗效果更明显,其中5%肉豆蔻油促渗效果最显著,7%石菖蒲油促渗效果与氮酮相当;7mg/ml雪上一枝蒿甲素中加入7%石菖蒲挥发油、7%肉豆蔻挥发油、5%桔皮挥发油和3%氮酮后,24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496.40、2600.70、1473.40、2261.90μg/cm2,6h增渗倍数分别为9.31、10.27、2.15、7.63。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经裸鼠皮肤的促渗效果与其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经小鼠皮肤的促渗趋势相同,但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经裸鼠皮肤的促渗效果明显强于其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经裸鼠皮肤的促渗效果。4.α-细辛醚对乌头碱与雪上一枝蒿甲素的体外促透皮作用考察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成分α-细辛醚(据文献报道)对乌头碱和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外经裸鼠皮肤渗透的影响。结果显示12mg/ml乌头碱中加入2.8%和7%的α-细辛醚及3%氮酮24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759.70、786.10、1236.00μg/cm2,12h增渗倍数分别为0.80、1.05、2.31;7mg/ml雪上一枝蒿甲素中加入2.8%和7%的α-细辛醚及3%氮酮24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799.50、354.70、2083.20μg/cm2,6h增渗倍数分别为1.00、0.52、7.48。结果表明α-细辛醚对乌头碱和雪上一枝蒿甲素的促渗效果均低于石菖蒲挥发油。提示单一成分促渗效果较弱。5.混合挥发油对乌头碱与雪上一枝蒿总碱的体外促透皮作用考察5%混合挥发油(肉豆蔻油+荜澄茄油)与5%氮酮+荜澄茄油混合液对乌头碱与雪上一枝蒿总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并与肉豆蔻和荜澄茄挥发油的促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12mg/ml乌头碱中加入5%肉豆蔻油、7%荜澄茄油、5%混合挥发油(5%肉豆蔻油+7%荜澄茄油)、5%氮酮+荜澄茄油混合液、3%氮酮后,12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946.30、1549.30、2137.60、1988.70、791.90μg/cm2,12h增渗倍数分别为2.62、2.12、2.95、2.75、1.16;30mg/ml雪上一枝蒿总碱加入7%肉豆蔻油、5%荜澄茄油、5%混合挥发油(7%肉豆蔻油+5%荜澄茄油)、5%氮酮+荜澄茄油混合液、3%氮酮后12h平均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00.80、1967.70、1885.60、1966.40、1355.40μg/cm2,6h增渗倍数分别为1.28、1.73、1.73、1.73、1.07。结果说明复合促渗剂能使乌头碱和雪上一枝蒿总碱透皮速率显著提高,其中5%混合挥发油对乌头碱促渗效果较好,而5%氮酮+荜澄茄油混合液对雪上一枝蒿总碱促渗作用较好。结果提示部分促渗剂联用,其促渗效果可优于单一促渗剂的促渗效果。6.2种挥发油对皮肤促渗机理的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小鼠和裸鼠的离体皮肽角质层进行测定,以未经处理的皮肤角质层和除类脂角质层为对照,与经氮酮、石菖蒲挥发油、肉豆蔻挥发油和桔皮挥发油处理后的皮肤角质层比较,皮肤角质层的4个吸热峰均有所变化。结果提示角质层中脂质双分子层流动性增加是氮酮和3种挥发油促透机理之一。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小鼠皮肤结构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作用于小鼠皮肤后,皮肤出现脱水现象,细胞皱缩;氮酮作用于小鼠皮肤后,皮肤水合作用明显,细胞水肿。提示挥发油和氮酮均能降低皮肤屏障阻力,增加药物渗透速率。
其他文献
中药颗粒剂是秉承了传统汤剂的优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的一种较传统汤剂更为方便的剂型。在临床应用上克服了传统饮片煎煮、服用不便等问题,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市场前景。本
本学位论文主要开展了对云南熊胆粉、花生壳及六种地不容(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由以下三部分共五章组成。 第一部分实验研究第一章云南熊胆粉的化学成分研
目 的:对中华眼镜蛇毒和烙铁头蛇毒进行抗补体活性筛选,以期从中发现新的抗补体蛋白,并对其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抗补体活性加以研究,对其可能的应用前景加以评价。 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对比中美两国农产品安全专业实验教学的差异,提出以“做学生想做的实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农产品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玄参又名元参、浙玄参、乌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根供药用。是医疗系统常见中药之一。具有滋阴降火、除烦解毒等效用。治热病烦渴、发斑、咽喉肿痛、咽白喉、便秘、淋巴结
“三拗汤”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经方,由麻黄、苦杏仁和生甘草组成,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咳嗽多痰等证。“米槁方剂”以甘草等为主要原料,在体外细胞水平
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冬凌草、香菇的研究日益增多,其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在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着协调、相互补充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两味中药冬凌草和香菇,意在制备口服液和口含片两种剂型,以克服传统中药煎剂煎煮困难、服药量大、剂量不准确、携带不方便等缺点,充分发挥口服液吸收迅速,口含片携带方便、便于储存的优势,为后续新剂型的开发及其相关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又名金刚藤,始载于《名医别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载,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等功效,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痈肿。本论文对菝葜的化学成分、含量分析、指纹图谱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法从菝葜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到12个单体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5,4
胆囊炎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全身感染或局部病灶之病菌经血行、淋巴、胆道、肠道或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途径侵入,以及寄生虫的侵入及其带入的细菌等所引起的一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