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胜利后,在民主宪政的潮流下中国国民党为实现“党费自给、以党养党”的政治目标,借接收同伪资产的历史机缘,决定创办党营经济事业,以党营企业的盈余补助党费,从而为宪政条件下党务经费的来源开辟新的主渠道。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中国国民党在大陆初创的党营企业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公司之一。
在中国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的指导下,齐鲁公司经过半年的积极筹组,于1948年元月七号于青岛正式成立。齐鲁公司所属的青岛啤酒厂、青岛橡胶厂、青岛植物油厂、青岛玻璃厂和面粉厂以及附设于青岛啤酒厂的美口酒厂均为当时青岛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在战争条件下,在国统区日趋恶化的经济环境中,齐鲁公司依托党营事业的优势和特权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并保持着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齐鲁公司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设备先进,企业生产有着良好的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支撑。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齐鲁公司形成了“以营业诱导生产,以生产配合营业,量销而产,以产助销”的经营策略,使公司的营销活动得以有序的开展。作为企业公司齐鲁公司与各单位企业之间可以看作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实行总公司严格控制下的各厂分工负责生产的集中管理体制。
齐鲁公司在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同时又是由一个政党直接控制的政治工具,与其他经济组织相比必然有其党营化的特征所在。本文通过中国国民党对齐鲁公司组织人事的控制与管理、中国国民党党务经费的来源、齐鲁公司对工人的领导控制、经济行为中的党营特色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其在组织和运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党营政治色彩,力图反映整个党营经济企业的特征。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齐鲁公司等党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局面犹如昙花一现而普遍的转入萧条的惨淡维持期,最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在大陆初创的党营经济事业也宣告终结。中国国民党通过建立党营企业而谋求党费自给的改革尝试,因缺乏和平稳定而长期的社会环境这一必要条件,在执政大陆时期最终夭折。但以齐鲁公司为代表的国民党在大陆初创的党营经济事业却成为日后台湾党营企业发展的滥觞,为台湾党营企业日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营经验。中国国民党创办党营企业的初衷是为了谋求党务经费的自筹、实现“以党养党”的目的从而顺应宪政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党营事业的创办可以看作是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付出的一个必要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