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区实验性早接触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实验性早接触的咀嚼运动轨迹特征。 2.分析实验性早接触与正常(牙合)咀嚼运动轨迹的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6名青年人正常(牙合)受试者(男10例,女16例)。采用Bio—PAK口颌功能诊疗系统的EGN记录仪,记录受试者首选咀嚼侧(没有则选右侧)正常咀嚼时的咀嚼运动轨迹。当口香糖充分咀嚼软化后,嘱受试者咀嚼20秒,记录该侧的咀嚼运动轨迹。排除不完全,不规则的异常咀嚼环;选择五个有效咀嚼环,主要观察冠状面咀嚼运动环的形态。根据闭口轨迹的方向进行咀嚼类型的分类,分为垂直型和侧向型咀嚼。 在受试者首选咀嚼侧(没有则选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上,用帕娜碧亚树脂粘结剂粘固厚度为0.10mm的金属铜片形成实验性早接触点。使加高的模拟早接触点与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接触。再次记录受试者实验性早接触时的咀嚼运动轨迹。 对两次记录进行以下指标分析:①咀嚼周期时间、开口时间、闭口时间、咬合接触时间;②闭口角和开口角的角度;③最大开口速度和最大闭口速度;④垂直向下位移,闭口侧向位移,开口侧向位移。 采用SPSS16.O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中获得的各组数据进行分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检验标准α=0.05。 结果: 26例正常(牙合)受试者中,15例为侧向型咀嚼,11例垂直型咀嚼。正常(牙合)者冠状面咀嚼运动轨迹呈规则环形,表现为下颌从ICP开始,先向咀嚼对侧滑动一段距离,尔后张口由咀嚼对侧逐渐转向咀嚼侧,再闭口至ICP进行下一次循环。受试者实验性早接触时的咀嚼运动轨迹,垂直型与正常(牙合)时的形状相似,但是咀嚼过程中的时间参数,位移参数发生改变,位移幅度减小;15例侧向型者中9例形成了闭口时的(牙合)干扰,咀嚼运动轨迹发生异常,表现为在ICP附近的凹形闭口运动轨迹。 26例受试者正常(牙合)和实验性早接触的比较,结果显示闭口时间和闭口角角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性早接触时闭口时间延长,为0.30±0.05s,正常(牙合)为0.28±0.03s。实验性早接触的闭口角62.1±15.0°大于正常时的58.2±15.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侧向型和垂直型受试者正常(牙合)时的比较,两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闭口角、开口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向型开口角为120.6±17.8°,垂直型开口角为77.9±7.5°;侧向型闭口角为46.1±5.1°,垂直型闭口角为74.7±5.7°。 侧向型咀嚼和垂直型咀嚼正常(牙合)和实验性早接触时的比较,侧向型在咀嚼时间参数中,闭口时间改变明显,实验性早接触时闭口时间延长。其中实验性早接触时的闭口时间为0.32±0.06s,正常(牙合)时为0.28±0.03s。实验性早接触时的闭口角50.8±5.5°大于正常(牙合)时的闭口角46.1±5.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垂直型咀嚼者各参数变化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实验性早接触对侧向型咀嚼者的咀嚼运动影响大于垂直型咀嚼者。 2.实验性早接触对侧向型咀嚼者的咀嚼周期闭口时间、闭口角角度、开口侧向位移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如今在课改的春风下,音乐教学中的“课程综合”理念,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种种新理念新目标一一浮出水面。各种评优课、示范课也都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种植材料的不断改进和种植外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技术的发展,即刻种植技术和即刻修复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同时,由于目前人们对上颌
目的:探讨烟草浸液(smokeless tobacco extracts,ST)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在纯钛表面粘附、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上如何提高吸烟患者种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
期刊
一、教学设计:《快乐的课间》是四年级音乐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进行歌曲《哦,十分钟》和音乐知识:拍号及指挥图示、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复习二拍子、
98.安徽省来安县人民法院诗文作品王立武《走进八月》樊益龙《心中装的是老百姓》吕昊《我的书房》99.周玉祥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20年笔耕不辍,发表多篇论文,其
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2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进行免疫病理、诊断及治疗的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及其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