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报门”事件层出不穷,证券分析师市场公信力不断下降,分析师能否在其独立研究工作中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受到了市场的质疑。区别于国内主要文献对分析师预测能力的研究,本文在利益冲突视角下实证检验分析师股票评级的投资价值。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加理性地评估和使用分析师投资建议,也为规范证券分析师行业、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规定提供实证依据。
本文从证券分析师工作性质出发,分析影响独立研究工作的利益冲突来源。以我国2006年-2010年上市公司股票评级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证券公司承销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中,隶属分析师的利益冲突对股票评级投资价值的影响。运用序次Logistic模型检验股票评级的乐观程度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量化投资评级对股价的影响;通过回归检验,考察独立性与股票评级市场影响的关系。发现分析师股票评级存在因承销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乐观倾向,从准确度的角度,非独立证券分析师做出的股票评级投资价值更低。证券投资业务中利益冲突显得更为激烈,非独立股票评级与被研究公司性质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相关关系。承销商分析师预测尽管被证明具有乐观倾向,但评级与公司性质表现出预期的相关关系,承销业务佣金收入模式下,收益相对稳定,分析师仍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从对股票评级市场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非独立“买入”评级在预测评级发布前后三天平均能够带来比独立“买入”评级更高的超额报酬,但其他股票评级的盈利能力在短期窗口内不因分析师独立性区别产生差异。从投资绩效的角度,除买入推荐,非独立分析师股票评级的投资价值与独立分析师的一样。分析师评级短期内对市场具有方向性引导作用,但市场影响能力区分度依然有限。分析师股票评级引起的短期股票价格反应不仅没有有力证明两类分析师市场影响力的差异存在,市场反应对其他分析师特征属性也没有表现出预期的相关关系。推测作为新兴市场特征之一的“机构投资者少”的市场参与者结构是我国分析师市场影响力区分度有限的主要原因。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制度监管,加强法律约束作用,完善证券分析师考评体系。从投资者角度,建议保守看待非独立分析师股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