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结构群-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表结构变得越来越密集的同时地下空间也在被不断开发利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圈、大型小区等结构群,为了与其功能配套势必引入地铁车站等地下设施,因此,地表结构群-土-地下结构作为现今最为典型的区域结构分布方式,大量出现在各个城市。地表密集结构群在地震动激励下的晃动使其成为“二次震源”,导致结构群内各结构之间以及结构与土体之间均存在大量能量交换,从而影响表层土和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另一方面,大尺度地下结构的存在必然改变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从而影响土体和地表结构的地震响应。同时这种区域地震动输入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性,因此通过振动台试验对一致输入和行波输入下地表结构群-土-地下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为了分析地表结构群-土-地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本文首先对所采用的试验方案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土-地表结构群体系、土-地下结构体系、地表结构群-土-地下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自由场振动台试验(1)试验结果首先验证了本次试验模型箱设计的合理性,具体包括:通过模型箱空箱试验以及自由场试验可知模型箱与模型土基频相距较远,可有效避免两者的共振效应。振动台-模型箱体系的一致和行波输入效果基本满足要求,且边界效应较小。(2)一致输入和行波输入下自由场的响应规律如下:(1)纵向一致输入下,在时域上,振动台台面加速度响应幅值约为输入信号的1-2倍,地表加速度响应幅值约为台面响应的1-2倍,模型土的放大效应明显;在频域上,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响应主频约为10Hz~11Hz,箱-土体系的响应能量主要分布于9Hz~12Hz频段。(2)纵向行波输入下,在时域上,行波输入会导致地表加速度变化曲线呈现出中间小端部大的特点,响应差异量可达100%,但整体上小于一致输入;在频域方面,行波输入导致响应主频产生分裂现象,使高于主频频段的响应放大。随着行波输入的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这种影响会更为显著。2、对于土-地表结构群体系振动台试验(1)土体响应方面(1)单个地表结构存在时,一致输入下,相比于自由场,土-结构相互作用导致结构周边加速度整体减小,以变化量达到20%为基准,单个结构对地表响应的影响范围约为3倍的结构宽度。行波输入下,行波输入同样导致结构周围的地表响应相对于自由场的减小,且减小程度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2)多个地表结构存在时,一致输入下,当地表结构数量增加到3个时,相比于1个结构,地表加速度响应减小0-15%,而当地表结构数量由3个增加到5个时,相比于3个结构存在的情况,地表加速度响应并未进一步减小。土-地表结构群相互作用的大小并不随结构数量而线性增加。因此仅从结构数量的改变来判定土-结构群相互作用的程度是不合理的。行波输入下,当地表结构数量增加时,结构群内部地表加速度响应进一步减小,但结构群外侧地表响应增大,当地震波幅值增大时,结构群边界处响应的放大效应越显著,且放大区离结构群越近。(2)结构响应方面在一致输入下,地表结构数量的增加会导致位于中部的结构响应的不断减小。而行波输入下,中部结构由于周围结构数量的增加导致的加速度响应减小幅度增大。3、对于土-十字换乘站体系振动台试验(1)土体响应方面,一致输入时,十字换乘站的存在导致地表加速度响应减小约0-20%。行波输入时,整体上看,十字换乘站的存在导致地表加速度减小程度更为显著,但在沿行波传播方向,十字换乘站结构端部上方地表响应可能增大。(2)结构响应方面,一致输入时,在输入0.1g地震波时,位于顶板各个部位的测点加速度响应基本一致;当输入地震波幅值增大到0.2g时,顶板加速度响应峰值存在一定的幅值波动,沿中心点呈W型变化。行波输入时,时滞效应较明显的箱体1中的结构加速度响应明显大于箱体2中结构的响应。4、对于地表结构群-土-十字换乘站体系振动台试验(1)在地表结构群对地下结构的影响方面,一致输入下,当地表结构数量为1个和3个时,地表结构群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地表结构数量增加到5个时,地表结构群的存在导致地下十字换乘站顶板加速度响应幅值减小约20%-30%,;行波输入下,当地表结构数量为1个时,地表结构群-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也可导致时滞效应较明显的端部响应增大或减小。(2)在地表结构群和地下结构对土体的共同影响方面,与土-地下结构和土-地表结构群体系相比,地表结构群-土-十字换乘站体系中地表响应减小程度最大。(3)在地下结构对地表结构的影响方面,整体上看,一致输入下,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群相互作用主要使地表中心结构的响应减小,而在行波输入下,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群相互作用则使地表中心结构的响应增大。
其他文献
随着环保概念的不断深入,当前已有众多对橡胶砂浆和橡胶混凝土的研究。橡胶对砂浆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降低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对如何进一步通过将其与各类纤维混合改善它的力学特性使之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探索还相对较少。本文探索了在较大橡胶掺量、较大橡胶粒径中添加两种类型、四种掺量、不同长度的纤维并通过流动度试验、抗压抗折试验、超声波试验和自收缩试验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纤维对橡胶砂浆力学和材料特性的影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工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由此带来的轮胎的废弃量的逐年上涨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为解决废轮胎焚烧和掩埋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围绕废弃轮胎的回收利用已开展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橡胶材料的处理加工及其回收再利用,而围绕回收利用轮胎中钢丝束带层破碎后产生的废弃钢纤维相关研究较少。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有着超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但由
学位
地震动的强弱可由地震动强度参数度量,目前对于最合理的地震动强度参数选取尚无定论。近断层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具有不同的特征,两者适用的地震动强度参数或存在差异。不同观测方向的近断层地震动差异性明显,在研究近断层地震动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观测方向的影响。为研究考虑入射方向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强度参数与结构响应的关系,设置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及层数等多个工况,建立9个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选取10组近断层速
学位
高架车站属于城市中人流量相对集中的一类建筑物,在服务人们出行的同时,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然而,高架车站由于列车轨行区直接穿过站房,存在严重的车致振动超标隐患。高架车站按结构类型可分为“桥建分离”和“桥建合一”型两类,后者由于桥梁与车站结构相互耦合,车致振动一般较前者大。“桥建合一”型高架车站按功能特点可分为高铁客运站和地铁高架车站。目前,高铁客运站的车致振动研究相对较多,研究方法对地铁高架车站
学位
学位
随着化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暴露,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碱激发矿渣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相比普通硅酸盐混凝土,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低、耐久性好和低能耗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旨在推广碱矿渣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本文以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的碱矿渣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开展钢纤维碱矿渣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学位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用电负荷不断增长且城市用地逐渐紧张,附建式变电站应运而生。所谓附建式变电站是指本需独立占地的变电站主控楼成为一栋综合建筑楼中的一部分。但由于附建式变电站内部的变配电室与建筑中其他房间共用结构梁、柱等构件,其内部固定设备的振动将直接通过梁、柱、板、墙等构件直接传入其他房间中,诱发严重的结构振动及二次噪声问题,影响其他房间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附建式变电站诱发的振动与二次噪声问
学位
混合试验技术将结构划分为数值子结构和试验子结构,综合利用了数值计算和物理试验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中,在结构抗风领域也有一定应用。当混合试验的试验子结构中存在速度相关型构件时,还需要对试件进行实时加载,即实时混合试验方法。在实时混合试验中,数值子结构的计算和试验子结构的加载都必须实时完成,从而限制了小时间步长的使用,给逐步积分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实时混
学位
随着我国南海岛礁开发和“一带一路”沿线珊瑚礁工程的建设,南海岛礁珊瑚礁砂将不可避免作为建筑原材料。由于珊瑚礁砂颗粒的易破碎、丰富内孔隙和低强度等特征,使其作为建筑材料面临较多难题,如珊瑚礁砂低强度引起结构体的裂缝,在海水情况下,裂缝会带来腐蚀问题进而影响结构体强度。因此,复杂海洋环境下,南海珊瑚礁砂水泥胶结体的力学特性与加固试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珊瑚礁砂水泥胶结体为研究对象,提出并研究了不同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能耗的不断增长,建筑节能成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能耗模拟在建筑规划以及运行中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因其高效的节能减排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趋势。准确的建筑能耗计算对于近零能耗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实现建筑近零能耗目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国内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项目的建成数量有限,关于设计初期的建筑构造、设计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模拟计算的复杂性,使得建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