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曾经说过,“新的力量源泉,不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的商业、军事甚至教育等领域无不产生影响,各国不断加强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就教育领域来讲,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不仅影响自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信息人才的竞争。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必然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衡量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成为一个关键要素。目前,国内外研究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内容较少,尚未出现公认的、具有实用性的评价标准,因此,亟需建立一个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体系。就教师而言,除了需要具备一般的信息素养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素养,这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信息素养。目前,国内外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并形成了具有权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然而,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构建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在详细阐述信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在分析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上,参照我国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结合前期对天津市中学教师的非结构问卷调查和访谈,初步拟定了4个一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发放专家效度问卷征求教育学专家、教育技术学专家、图书情报学专家对指标体系的意见,形成具有专家效度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指标体系以问卷形式发放给不同学校类型的不同学科的中学教师,利用SPSS16.0对问卷结果进行分层面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评价指标,依据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中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择样本,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主要是构建中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过程。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案例验证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