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汽车行业在2002和2003年的快速发展,超出了汽车企业老总、经济学家、汽车行业专家及国内外著名咨询公司的预测。汽车产销量“井喷”般的增长让汽车这个面临WTO挑战和机遇的“幼稚”产业更为各界人士所关注。一汽与丰田全面合作,丰田联姻广汽;二汽与日产全面合资且标致卷土重来;上汽进退奇瑞且入主五菱;北汽携手现代又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结盟;华晨牵手宝马等等,汽车行业大手笔的合作、重组的声音不断传来。中国三大汽车集团和其他各汽车制造厂商为增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纷纷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国际汽车巨头更看中中国这一全球汽车产业的亮点加大了投资和合作的力度。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国际或国内的战略联盟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汽集团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和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中国进入WTO后新的市场环境,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保住自己在中国市场领先者的地位、如何做大做强是一汽集团高层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汽集团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从一个年产三万辆中型卡车的汽车厂成长为年产销量达百万辆、产品覆盖中、重、轻、微、轿、客全系列车型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经历了内部发展、兼并重组和构建战略联盟这三种成长模式。客观地说,前两种成长模式对一汽今天的地位和规模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一汽在企业管理、汽车的整体设计水平、关键零部件研制技术以及工艺技术方面与国外汽车企业大规模生产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一汽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战略缺口,战略缺口的存在决定了一汽要采取一种更快、更有效的发展模式来填补缺口,这种模式就是战略联<WP=84>盟。20世纪90年代初,一汽通过与大众集团采取股权式战略联盟成立了一汽大众汽车公司。一汽通过与大众实施战略联盟,获得了先进的轿车产品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填补了轿车产品的“战略缺口”,同时为一汽集团发展轿车获得了宝贵的资金, 并从大众集团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管理经验,如在战略制定、产品开发流程、生产制造、财务控制、物流管理及营销观念和方式等方面,大众集团都有很多成功经验和可资借鉴的作法。此外,一汽还通过与大众集团实施战略联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将这些人才回流到集团本部,一汽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8月29日,一汽正式与丰田缔结战略联盟。一汽通过与丰田联手,摆脱了原来在轿车发展上因只有一个合作伙伴从而受制于德国大众的尴尬处境,从而在与大众集团的对话中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灵活的空间;一汽通过与丰田联手,进一步拓宽了轿车产品系列并获得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工艺制造、质量保证等技术;一汽通过与丰田联手,可以学到丰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营的成功之处。TPS(丰田生产方式)现在是全球汽车人都在学习与研究的课题。丰田的精益生产、准时化供货、对投资的不断优化、坚决杜绝浪费等成功经验和作法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人;一汽通过与丰田联手,使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一汽在2004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迈上产销百万辆的汽车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汽通过与丰田联手,为自己提供了一个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难得的培训基地。从1999年4月到2002年9月,一汽与戴克集团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关于在商用车领域结成战略联盟进行合资合作的艰苦谈判,谈判最终以失败收场。一汽本来希望通过与戴克结盟来解决高端大马力发动机及高端重型卡车领域的战略缺口问题,但戴克的要价太高,如一汽与其合作,最终的结果将是一汽被纳入戴克的全球体系,自主产品消亡,一汽将变成戴克在中国的生<WP=85>产基地,从而失去在世界汽车业应有的位置。从以上几次一汽与国际汽车巨头缔结战略联盟的实践可以看出,每一次缔结战略联盟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弥补一汽当时存在的战略缺口。应该说,一汽与大众公司、丰田公司缔结战略联盟的实践是成功的,对于一汽集团的成长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汽虽然未能与戴克成功地缔结战略联盟,但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为一汽以后在这方面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汽与大众及丰田的战略联盟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考虑到一汽以后还将实施战略联盟这种发展模式,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战略联盟实施的几个阶段,着重论述了战略联盟伙伴应该具有的一些特点:如互补性、相容性、双赢性、整合性、一致性等,认为谈判是明确界定战略合作伙伴权利、义务的有效手段。为了有效管理战略联盟,特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思路:加强战略联盟伙伴之间的文化协同;实施系统化的战略联盟管理;搭建伙伴间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知识管理;制订风险预案,对风险进行及时跟踪和有效规避。一汽目前所实施的战略联盟实践基本上采用的是股权式战略联盟形式,即与战略联盟伙伴成立合资公司。一汽未来为了获得更快的发展,早日实现做大做强及建设“三化”新一汽的目标,一汽必须采取更高层次的战略联盟形式来增强一汽集团的竞争实力:①从产品联盟发展为以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联盟②从强弱联合的互补型联盟发展为强强合作的竞争型联盟③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