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火蚁是一种具有极强的种群竞争优势、惊人的繁殖速率和极强攻击性的昆虫。2004年以来,我国广东、湖南、广西等地相继发生红火蚁疫情。我们于2006年7月~2007年7月对广西柳州市雒容镇红火蚁发生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探讨红火蚁的存在及其数量对当地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更进一步认识红火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红火蚁的防治策略以及评估其入侵的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为期一年的调查和采集中,共采集昆虫成虫标本7950号,经鉴定共208种,分属10个目,65个科。在所采集到的昆虫标本中,数量上半翅目所占比例最大,为30.327%,鞘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次之,分别为21.862%,16.742%,10.704%,10.478%,6.403%。在种类方面,鞘翅目所占比例最多,为30.288%,膜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同翅目次之,分别为21.154%,15.865%,12.981%,10.577%,3.846%。在鞘翅目昆虫的组成中,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为主要类群;半翅目主要为缘蝽科(Coreidae)、长蝽科(Lygaeidae)、蝽科(Pentatomidae);直翅目主要为蝗总科(Acridoidea);同翅目主要为蜡蝉总科(Fulgoroide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和沫蝉总科(Cercopoidea)。2.对两块处理样地(Ⅰ样地和Ⅱ样地)进行比较。Ⅰ样地为木材厂旁的荒地,采集到昆虫物种数为349种,个体数为1876头;Ⅱ样地为菜地旁的荒地,采集到昆虫物种数为288种,个体数为1497头。Ⅰ样地无论是从昆虫物种数还是个体数都略比错误!链接无效。多。对两块处理组样地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Ⅰ样地的dMa丰富度指数、H′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J和D多样性指数值在大多月份都大于Ⅱ样地。对两块处理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进行T检验,得到两块样地的dMa指数、H′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对样地进行红火蚁调查,Ⅰ样地的红火蚁数量比Ⅱ样地的少,红火蚁巢穴的密度也比Ⅱ样地的低。表明红火蚁的数量和其巢穴的密度均对其周围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以及多样性指数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差异不明显。3.将处理组Ⅰ样地和对照组Ⅲ样地比较,处理组Ⅱ样地和对照组Ⅳ样地比较,发现对照组样地无论是昆虫物种数还是个体数都比处理组样地多。对样地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样地的dMa丰富度指数和H′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处理组样地,均匀度指数J和D多样性指数值在大多月份大于处理组样地。对样地的多样性指数进行T检验,得到对照组样地和处理组样地的dMa丰富度指数和H′多样性指数值均有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J、多样性指数D均无显著性差异。有红火蚁入侵的样地,其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都明显比没有红火蚁入侵的样地少。红火蚁的入侵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表现出显著差异。4.对四块样地于2007年4月~2007年7月4个月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把四块样地的dMa、H′、J、D多样性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结果3相同,其中dMa丰富度指数值在Ⅰ样地和Ⅲ样地、Ⅱ样地和Ⅳ样地之间有显著差异。H′多样性指数在Ⅱ样地和Ⅳ样地之间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样地的dMa、H′、J、D指数高,说明该样地昆虫群落相对稳定,与此相反,处理组样地的dMa、H′、J、D指数低,说明该样地的稳定性较差。对四块样地昆虫群落相似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结果为:Ⅰ样地和Ⅱ样地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15533,Ⅱ样地和Ⅳ样地的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5。有红火蚁的样地聚为一类,无红火蚁的样地聚为一类,后者昆虫多样性相对丰富。对dMa、H′、J、D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类样地多样性指数信息主成分综合得分。具体排序为:Ⅲ样地>Ⅳ样地>Ⅰ样地>Ⅱ样地。由此得出结论,红火蚁的入侵、红火蚁数量的多少以及巢穴的密度都对环境中的昆虫群落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