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扶贫、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乡村旅游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创业,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发展中不断升级,并在旅游扶贫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民族边境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因自身地理位置的限制等原因,乡村旅游在扶贫、脱贫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乡村旅游扶贫具有生态性和参与性特征,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旅游扶贫存在着输血式、粗放式扶贫模式,对于居民的感知和满意度的忽略,以及对居民贫困情况关注度不够,导致居民自身参与力度不高。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扶贫、脱贫和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因此,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对当地贡献度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脉络如下:
首先,对大新县乡村旅游现状以及贫困情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其次,构建了大新县乡村旅游脱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大新县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和前人的评价指标为基础,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衡量性,选取了社会进步贡献、经济发展贡献、文化卫生贡献、生态产业贡献、减贫效应贡献五个部分作为一级指标,选取了20个二级指标作为大新县乡村旅游脱贫绩效评价指标。然后,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和熵权法的客观性的影响,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要素进行权重赋值。结合Topsis评价法分别对大新县2015-2018年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将最终得分情况进行排名比较,并对乡村旅游精准脱贫中农民创业就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大新县在乡村旅游脱贫中存在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2.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有待深度开发和挖掘;3.全域旅游发展条件较好,旅游发展呈现西强东弱;4.乡村旅游地域文化凝聚力不够;5乡村旅游专业型人才匮乏,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6.旅游线路较单一,营销力度不够7.乡村旅游和精准脱贫缺乏联动性。
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大新县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提出对策和建议:1.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可持续脱贫致富能力;3.积极推动全域旅游整体发展,带动旅游线路脱贫效应;4.挖掘地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扶贫力度;5.多元产业推动乡村旅游脱贫就业创业;6.创新脱贫营销形式,应对“新”变化;7.完善乡村旅游数字运营,提升乡村农民脱贫能力。
民族边境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因自身地理位置的限制等原因,乡村旅游在扶贫、脱贫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乡村旅游扶贫具有生态性和参与性特征,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旅游扶贫存在着输血式、粗放式扶贫模式,对于居民的感知和满意度的忽略,以及对居民贫困情况关注度不够,导致居民自身参与力度不高。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扶贫、脱贫和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因此,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对当地贡献度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脉络如下:
首先,对大新县乡村旅游现状以及贫困情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其次,构建了大新县乡村旅游脱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大新县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和前人的评价指标为基础,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衡量性,选取了社会进步贡献、经济发展贡献、文化卫生贡献、生态产业贡献、减贫效应贡献五个部分作为一级指标,选取了20个二级指标作为大新县乡村旅游脱贫绩效评价指标。然后,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和熵权法的客观性的影响,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指标要素进行权重赋值。结合Topsis评价法分别对大新县2015-2018年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将最终得分情况进行排名比较,并对乡村旅游精准脱贫中农民创业就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大新县在乡村旅游脱贫中存在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2.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有待深度开发和挖掘;3.全域旅游发展条件较好,旅游发展呈现西强东弱;4.乡村旅游地域文化凝聚力不够;5乡村旅游专业型人才匮乏,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6.旅游线路较单一,营销力度不够7.乡村旅游和精准脱贫缺乏联动性。
最后,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大新县乡村旅游精准脱贫提出对策和建议:1.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可持续脱贫致富能力;3.积极推动全域旅游整体发展,带动旅游线路脱贫效应;4.挖掘地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扶贫力度;5.多元产业推动乡村旅游脱贫就业创业;6.创新脱贫营销形式,应对“新”变化;7.完善乡村旅游数字运营,提升乡村农民脱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