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是后现代文学界一位杰出作家,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该小说因其兼具传统性和独创性而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文学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对其互文性也有不少研究,但研究相对浅显,多仅限于分析小说所用互文手法,没有深入探讨该小说互文性的深刻内涵,而这正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论文将以热奈特的跨文性理论为指导,挖掘出该小说的广义文本,进而分析小说文本与这些广义文本之间的跨文性关系,最终揭示该小说跨文性关系所蕴含的对维多利亚时代意识形态的反讽。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是导论,简要介绍了福尔斯的生平及其创作,概述了国内外福尔斯研究成果,说明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第二章挖掘《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跨文性的广义文本。最明显的广义文本就是该小说每章的题记,它们与小说的进展相呼应,在80条题记中,有62条关于文学,5条关于哲学,4条关于科学。本章将会归纳总结每类题记所包含的主要观点。此外本章还将介绍与该小说产生跨文性关系的两部小说即托马斯·哈代的《无名的裘德》和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橡皮》。第三章分析了小说文本与广义文本之间的跨文性。首先是小说文本与题记之间的相互关系。题记烘托了小说文本的19世纪历史背景,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映射了小说的主题,促进了文本对于部分马克思哲学观点和达尔文科学观点的吸收。文本对题记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题记中观点的补充与挑战。其次是小说文本与《无名的裘德》和《橡皮》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小说文本在角色塑造和情节上模仿了两部小说,另一方面,小说文本对两部小说进行了改编。第四章探讨小说文本与广义文本之间的跨文性所蕴含的意义。本章在前面几章的讨论基础上,揭示了小说文本蕴含的对维多利亚时代科学观、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形式的反讽。第五章是结论。该章对前文进行了总结,重申了本论文的观点,并指出《法国中尉的女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反讽暗示作家对于20世纪50年代许多英国作家的怀旧情怀持嘲讽态度。本文作者期望通过对该小说的跨文性研究,不仅向读者展现该小说的后现代写作特征,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后现代写作特征所蕴含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体现后现代文学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