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概括了近年来关于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并依托北京市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北京社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检测点建设与干预的示范研究,在导师魏军平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对北京市的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北京市社区20岁以上居民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t,IGT)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二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于2007年6-9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常住居民5 465人IGT与DM的患病情况。结果显示:(1)IGT患病率为8.70%;DM患病率为为11.95%。(2)新发现DM344例,占总糖尿病患者的32.45%。(3)IGT组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含超重)分别为32.88%,24.18%和72.79%;DM组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含超重)分别为42.35%,34.39%,和72.7%。(4)糖尿病家族史:IGT患者有18.52%的人有家族史;DM患者有33.96%的人有家族史;(5)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体重指数、腰臀比、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病史、年龄和吸烟为IGT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家族史、WHR、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病史、年龄、高收缩压、运动频率和饮酒年限为DM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每次饮酒量和单次运动时间为保护因素。(6)IGT人群依据虚实辨证病机出现的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滞、痰湿、血瘀、实热、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肥胖与非肥胖IGT实证皆以气滞、痰湿多见,虚证中肥胖IGT以阴虚、阳虚多见;非肥胖以气虚、血虚多见;T2DM患者中以痰热互结证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热盛伤津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少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社区居民IGT和DM的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二者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IGT和DM患者均易合并高血压、肥胖和脂代谢紊乱。防治IGT和DM的关键在于对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以及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控制。本调查为深入T2DM的中医理论及治则治法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中医药干预IGT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需密切关注无症状IGT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