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本教材民俗文化题材写作实践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表达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在语文学习中的比例也是很大的。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把重心放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忽略了写作素材。其实,老师教给学生怎样运用素材才是写作的核心。学生因为缺乏作文素材难以下笔,导致不会写和不知道怎么去写的问题。因此,笔者基于写作教学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民俗文化这一题材引入写作的解决策略。此研究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写作和欣赏能力。初中部编本教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里面承载了许多的民俗文化,可以成为写作实践的素材来源。本文总体分为5个部分:绪论;民俗文化题材写作的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初中民俗文化题材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调查现状提出的实施策略;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反思。在绪论部分写了研究缘起、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意义,之后在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详写了文献综述,最后对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对核心概念做了相关界定,并论述了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教学观、叶圣陶的示范写作教学观、黄厚江的生活作文教学、孙绍振的文本解读教学、朱永新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初中民俗文化题材写作现状做了调查与分析,分别就教师和学生两个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总结出问题所在。第四部分基于理论分析和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民俗文化题材在具体写作中的实施策略。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出发,系统阐述了民俗文化题材写作如何与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结合;整合教师、学生、班级、学校四方主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写作视野转向课外,如何利用本地乡土资源进行各类文体写作。在最后一部分中,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初中民俗文化题材写作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样性的媒介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综合媒介实景演绎是基于大众文化与大众审美取向的新型艺术消费形式,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结果。艺术走向生活,服务于大众。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知与特别的艺术体验方式,并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水平,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产业对大众既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本文共通过四个章节来展开论述。第一
风南5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乌尔禾鼻隆中西部区域乌尔禾断褶带上,东部紧邻玛湖凹陷,南部与克百断裂带相接。研究区目的层二叠系和三叠系,总体构造特征在纵向上表现为
谢时臣是明代中期一位具有“折中主义”特征的画家,其兼容性的绘画风格特征鲜明,具有浙派与吴派画风的双重面貌,同时兼具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的双重身份。谢时臣画风与身份的
摆脱贫困是现代社会不懈追求的美好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当前,各贫困县的如期脱贫、摘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到了冲刺期。农村推进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的阶段性决策,但在推进过程中,精准扶贫依旧面临着一些困难。所以,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
介绍了燃气辐射加热技术在耐火材料干燥中的应用,探讨了燃气辐射加热装置的设计,对燃气辐射干燥窑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干燥窑内部的温度分布,对燃气辐射加热和电辐射加热进行经济性
光纤拉丝炉是生产光纤的关键设备,而在纤维拉伸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纤维成形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有关参数来改变温度场,可以制备出更高质量的光纤,因此拉丝炉内的温度场是制备光纤的关键。随着光纤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制造光纤预制棒的主流方法有轴向气相沉积法、外气相沉积法、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拉丝工艺有双坩埚法和棒管法。采用试验方法研究光纤拉丝炉内的温度比较困难,成本高,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