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跨膜衔接蛋白CBP与GPI锚固蛋白CD59在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CBP与CD59在信号传递中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为白血病的治疗方面提供了相关的实验基础。方法选取Jurkat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构建CBP-EGFP慢病毒载体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EGFP慢病毒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CBP-EGFP/CBP-M-EGFP的细胞系。使用CD59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各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CBP、CD59在细胞上的表达及定位关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基础生长状态;电镜观察细胞内细胞器的复杂程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基本参数及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效率。Western Blot检测与CBP结合的抑制性酪氨酸激酶CSK以及TCR活化通路中重要的信号分子LCK、FYN、PLCG1及ZAP70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了转染后CBP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了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信号分子CD59、CSK、LCK、PLCG1及GRB2的表达。结果①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共聚焦显微镜可见CBP、CD59分子定位于细胞膜上;CD59抗体交联刺激后,CBP-EGFP组可见CBP分子和CD59分子均呈戒指环状或点簇状高亮荧光分布,且分布区域存在交叉重叠,而CBP-M-EGFP组CBP分子与CD59分子在部分细胞中均出现点簇状聚集现象,但两者并不重叠。②光镜下发现转染CBP-EGFP病毒的Jurkat细胞皱缩细胞增多,大小均一性较差,以小个头细胞为主,CBP-M-EGFP组细胞形态大小不一,但以大个头细胞多见。③电镜可见转染后细胞内细胞器较Jurkat细胞复杂,有两组均出现自噬体样团块,但CBP-EGFP组较多,同时核质比降低、胞核变小、不规则,部分细胞器有肿胀现象。④实时定量PCR显示,转染病毒后,CBP基因在CBP-EGFP组和CBP-M-EGFP组的表达均上调。与CBP结合的抑制性酪氨酸激酶CSK基因表达量在CBP-EGFP组上调,在CBP-M-EGFP组是下调的。CD59、CSK、LCK、PLCG1及GRB2在CBP-EGFP组是下调的,而在CBP-M-EGFP组的结果则是相反的。⑤Western Blot显示,与CBP结合的抑制性蛋白CSK的表达量是增加的,CD59单抗作用以后CSK的表达量进一步增加;在CBP-EGFP组TCR活化通路中蛋白LCK、FYN、ZAP70表达量均下降,而CBP-M-EGFP组则是上升的。⑥CCK8结果显示,转染CBP-EGFP病毒载体后,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效率明显下降;而转染突变了棕榈酰化位点的病毒载体,细胞活性增加,增殖效率上升。⑦细胞凋亡结果显示,CBP-EGFP组中,主要为早期凋亡细胞,比例为40%左右,中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在15%左右,CBP-M-EGFP组中,早期凋亡细胞和中晚期凋亡细胞均存在,早期凋亡细胞比例为25%左右,中晚期凋亡细胞比例为12%左右;CD59抗体交联后,CBP-EGFP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凋亡数目逐渐增加,CBP-M-EGFP组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凋亡数目逐渐减少。结论高表达CBP能有效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突变CBP棕榈酰化位点后抑制效果明显下降,同时利用CD59抗体交联,证实CD59可借助棕榈酰基团使CBP分子磷酸化,向细胞内传递抑制信号,引起TCR活化通路中一系列相关分子的变化,为探讨CD59与CBP在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为探索T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同时也为临床T系白血病的诊断、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