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揭示阿托伐他汀对CSF患者内皮功能以及c 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而探讨他汀类药物及c EPCs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旨在为CSF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用校正的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选取因胸痛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并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他汀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4周,同时选取50例有胸痛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无心脏病患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以比色法测定NO水平;研究CSF患者治疗前后c 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降低,他汀治疗组中ET-l、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NO水平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同时阿托伐他汀也显著改善了CSF患者c 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值能力。结论: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短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增加CSF患者c 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 EPCs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