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以在小肠粘膜的分化上皮复制,导致急性、严重腹泻为其特征。近年来RV腹泻患儿可发生肠道外感染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日渐增多,在重症免疫缺陷、已有肠道外感染症状的患儿中已发现存在病毒血症。但国内外尚未见对普通RV腹泻就诊患儿病毒血症和肠道外脏器感染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报道。我们于1998年11月中旬~1999年1月初广州地区RV腹泻高峰期,对临床以普通RV腹泻就诊的患儿病毒血症及肠道外多脏器受累的问题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调查;首次将原位PCR间接法应用于组织中RV的检测。以期为RV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内容和资料,并为临床RV肠道外感染的预防和诊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如下: 1.运用目前公认的套式RT-PCR方法,对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存在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在60例患儿中检出病毒血症4例,首次证实了在部分普通就诊的RV腹泻患儿中存在病毒血症;RV在血中多以单个核细胞携带方式传播,为RV肠道外感染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初步对RV腹泻患儿多脏器损伤进行临床调查。调查表明在普通RV腹泻患儿中存在肝酶学和心肌酶学异常的患儿分别占36.59%和56.82%,明确提示肝脏、心脏损伤的分别占7.32%和6.82%,极少数患儿可出现胰腺和血液系统的损伤。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胃肠炎症状并非是引起心、肝酶学增高的直接原因,提示RV病毒血症可能是引起酶学升高的因素之一;多脏器受损可能与RV肠道外感染有关,为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3.首次将原位PCR方法应用于RV的组织学检测。在2例RV感染死亡患儿的肾脏、肝脏、肺组织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检出RV,提示RV对该组织可能具有吸附和穿入的能力;在某些部位RV含量相对较大或分布密集,提示RV在该组织内可能存在复制,为组织学上证实RV病毒血症和肠道外感染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 4.对血浆中RV阳性的PCR产物进行了部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属RV序列,血清型Ⅲ型,未见明显变异;4例病毒血症阳性患儿粪便PA*E电泳属长型,未见变异:根据临床资料和病理解剖学结果,初步推测机体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免疫低下,或肠道混合感染合井全身严重感染可能是导致RV肠道外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该人群RV肠道外感染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在调查的 60例 RV腹泻患儿中,有 35%在腹泻前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结合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以及本实验在RV感染死亡患儿的肺组织内检测出RV,为临床诊断RV呼吸系统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支持了RV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途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