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肾移植模型,为利用小鼠研究移植免疫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雄性、成年、健康、近交系C57BL/6小鼠40只。采用异位异体肾移植,充分暴露供肾,在摘取小鼠供肾前,先进行灌注。将移植肾动、静脉分别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尿道重建采用将供肾输尿管末端引入膀胱内加外固定的方法。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五天认为手术成功。结果建模初期共完成40例。仅有11例完成了手术全过程。建模成熟稳定期共完成40例手术。术后24h小时存活率为85%(34/40).术后1w生存率为70%(28/40)。供体手术时间为(27±6)min,热缺血时间约10~15s,供肾血管修整时间为(2.36±0.43)min.冷缺血时间(55±13)min,受体手术为(94±16)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42.18±5.43)min.手术失败的12只小鼠主要原因为出血性休克3例,吻合口血栓形成5例,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1采用改良方法建立的小鼠肾移植模型稳定可靠,术后7天为本实验的最佳研究时间,建模的成功可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2小鼠肾移植模型手术难度大,高质量的血管吻合以及细致的显微操作是提高小鼠肾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Foxp3转染CD4+CD25-T细胞后在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在调节性T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出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介导Foxp3基因进入CD4+CD25-T细胞,RT-PCR检测Foxp3的表达。以小鼠脾脏细胞为反应细胞,将Foxp3转染的CD+CD25-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脾脏单个核细胞为刺激细胞,各取5×105按照1:1比例分为三组。混合培养三天后,加入3H-TdR微居,以液闪测定仪测定三组的cpm值。结果Foxp3转染后CD4+CD25-T细胞可见高水平的表达。Foxp3转染CD4+CD25-T细胞后具有与CD4+CD25+T细胞相同的抑制作用。三组cpm值比较:A组Foxp3(3,009.28±211.63)、调节性T细胞组(2877.11±121.43)增殖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2817.34±768.21),差异具有显著性。Foxp3组与调节性T细胞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Foxp3是CD4+CD25+T细胞发育、发生和功能的关键因子;2Foxp3转染后的CD4+CD25-T细胞可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目的研究Foxp3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在肾移植中通过Foxp3因子介导的CD4+CD25+T细胞实现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后,实验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N=12,以脾脏单个核细胞为作用细胞,于移植前一天取1×106细胞注入受体小鼠体内。B组:调节性T细胞组,N=12,以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为作用细胞,同样条件下,移植前—天取1×106经小鼠尾静脉注入受体体内.C组:Foxp3+CD4+CD25-T细胞组,N=12,以PLXSN-mFOXP3-IRES2-EGFP转染的CD4+CD25-T细胞为作用细胞;同样条件下,于移植前一天取1×106细胞经小鼠尾静脉注入受体体内。A、B、C组分成2个亚组,一个亚组于7天术后处死,切取移植肾行病检,下腔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IL-2、IFN-γ、IL-10的含量;一个亚组用于检测小鼠移植术后生存期长短。结果三组小鼠生存期长短比较:和A组比较,B、C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而B、C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清中IL-2、IFN-γ、IL-10在各组间的水平表达:IL-2、IFN-y在A组水平明显高于B、C组。与B、C组间有明显差异。IL-10在B、C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IL-2、IFN-γ、 IL-10在B、C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小鼠移植肾病理切片表达:A组小鼠出现明显急性排斥反应;B组小鼠急性排斥反应明显改善,未见明显急性排斥反应组织学表现;C组小鼠急性排异反应同样明显改善,部分有轻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1) Foxp3在抑制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Treg介导免疫耐受(2)Foxp3可以改变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减轻肾移植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