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四大家是兴起于晚清易代之际的一个词人群体。他们主盟坛坫,提倡推衍,转移运会,影响于晚清乃至近现代词学既深且巨。他们是专业词人,精于治词、论词与校勘词籍,他们又以其先行者的身份奖掖后进,提携人才,广开声气,直接开拓了近现代词学格局。研究四大家,对于我们了解晚清时世人心,打通传统与现代有着莫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鉴于目前四大家研究的现状,本文将视四家为一个密切相关的词人群体,主要探讨四家词学与词作的个性与共性,同时涉及四家与词坛的关系,以标示四家的地位与影响。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对四家研究背景与缘起的介绍。包括研究的现状、目的与方法,词派理论的背景,词社活动的风气与晚清词复兴之契机。晚清四家的业绩与贡献离不开时代风会,晚清的风云变幻,词派理论的繁衍,词人的切磋唱和,成为促迫与造就四家的客观原因。第二部分为上编,是对四家词学理论的阐述。本编重在探索四家词论的个性与共性,通过专题专论的方式,运用对比的手法,呈现出四家独特的风貌,如王鹏运的体格论,郑文焯的清空论,况周颐的重拙大论,朱祖谋的体格神致并重论等。同时,抽绎出四家词论的共性,如尊体论、深曲特质论、穷而后工论等。第三部分为下编,是对四家词作的具体分解。对四家词的研究素来较少,因而此编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此编对四家词的主题与艺术风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从主体意识与艺术审美两个方面对四家词作了对照,力图刻画四家的特色与联系。半塘之大,蕙风之穆,大鹤之精,疆村之沈,显示出四家的鲜明艺术个性。就其共性而言,君国情结与生命意识,是其共有的主体意识:比兴寄托、骚雅内质与凄迷情境以及意象之趋同皆是其共同的艺术风貌。最后是结语。简要阐述了前人对晚清四大家的评论,并以此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四家的词史地位与影响。 本文运用知人论世与对比的方法,既注重微观地开掘词人的深层心态,又注重宏观地探究时代的风云际会,力求将词学与创作,作家与社会打并成一体,以揭示心灵本质与艺术方式的特殊融合。这是本文的特色所在。